就业,是大学生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面对这个问题,很多学生感觉十分苦恼,不知何去何从。针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历史学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历史学院在就业问题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以2014、2015、2016届毕业生为例,本科生就业情况较好,专业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2.5%、98.2%、94%;专业对口率基本呈上升态势。工作所在地以地级市、县级市为主,优秀者进入一线城市工作。用人单位既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也有各类企业,还有毕业生成功自主创业,或响应国家号召,到基层、到西部、到生产第一线去,如有毕业生考取了基层公务员,服务乡镇,还有人参加了支援西部计划。就目前来看,历史学院毕业生能够较快融入职场,融入社会,绝大多数学生珍惜眼前的工作机会,工作比较踏实和稳定,离职率较低。
历史学院的李维意书记强调,高校的任务就是培养人才,很多同学虽然有着很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学生素质很高,说着就翻出了一些历史学院的毕业生论文,动辄是百余页厚厚的一大本。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学生们依旧需要择业就业技巧和心理素质的锻炼,这就给就业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
“职业选择不能包办代替,大学生自己是独立择业的主体。”选择权落到了自己手里,很多同学陷入迷茫,这是没有必要的,李维意书记强调,其实文史专业的就业去向相对简单,更深层次的学术研究、考取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就职这三种方式为主,只要认真考虑就不困难。
“就业的功夫要下在平常”李维意书记强调,“不能让学生临阵磨枪,那就要在各种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锻炼。”为此,历史学院举办了很多与就业相关的活动,使就业的思想深入到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去。职场体验和职业形象设计大赛就是这些活动的代表。
以职场体验大赛为例,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做出职业规划、适应职业要求,参赛者以答辩和表演的方式展示自我。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锻炼自己的就业才能,对今后可能遇到的求职与工作问题进行模拟和提问,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意识,提高了择业、就业能力。
参加过职场体验大赛的孙玥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历史学院职场体验大赛给了自己一个锻炼自我和展现个性的平台,大赛通过三个环节,更好的模拟职场情景。通过参加这场比赛,她对职场有了新的体会,激励着她不断完善和改进在比赛中暴露出自己的不足,同时他以更加自信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期待一个优秀的自己进入职场。
历史学院结合自身实际,成立由院领导、系主任、专职就业干部组成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全面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及服务工作。学院通过建立健全单位需求信息库和毕业生就业信息库,搭建毕业生就业网络平台,召开就业形势分析会、就业工作研讨会、考研交流会、毕业生交流大会等,助力学生成功就业,使学生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