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大新闻网 文艺园地 正文

《小城之春》影评

《小城之春》作为中国早期电影代表作,由费穆导演创作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正值民国电影的成熟阶段,这部影片在当时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这部电影的许多地方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虽然被翻拍过一次,但是并没有得到像原版电影一样的关注度和影响。

  在我来看,这部电影在故事背景的设置上是1948年刚刚从艰苦中艰辛突围的中国,影片中戴礼言和周玉纹的家就是一片战后的废墟,以及影片中时常出镜的颓败不堪的城墙,都可以看出这一点来。这一故事背景的设置向我们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也可以折射出男女主人公现如今的生活,就如同这破败的房屋一般已经没有了早年的活力。

  在影片中,整个戴家的家庭氛围在战争后就如同一潭死水一样,平淡没有波澜,女主人周玉纹过着死气沉沉的生活,对未来不抱有希望,戴礼言也因为生病和战争导致的家族没落整日唉声叹气,这一家子的平静因为女主的青梅竹马同时也是男主多年好友章志忱的出现而打破,让他们死水般的日子带有了涟漪,在戴礼言和周玉纹的婚姻一塌糊涂之时,出现的这位“不速之客”,让整个家都发生了大的变化。

如此的剧情设定导演本来可以设置许多矛盾,但是整部影片的叙述都是平静如水一般,故事情节并不冲突激烈,反而像是在叙述一件普通小事一般,但是导演对于每个人物心理和性格的描写刻画都是让人印象深刻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特点,每个人的心思也都不相同,男女主人公的情感起落却扑朔迷离,引人入胜。

  其次,除了一些电影背景部分的设置,导演费穆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很会用影片来进行人物心里活动表现的导演。例如在影片的一开头,映入眼帘的首先就是破败的墙,其次就是男主人公戴礼言,墙和主人公的一同出境,直观明显的告诉我们男主现在的心理和身体都已经如这破败的城墙一般;再如戴礼言,章志忱等四人在划船游湖的时候,对于湖面上波纹的拍摄以及人物面部神情和一些动作的描写,让我们清晰的感受到章志忱此时的心理活动,正如同这水面波纹一样荡漾。这些都是费穆在进行人物心理活动描写时候的出色手法。

  除了以上那些,电影的一些镜头语言也是极富特色的,在《小城之春》中,导演费穆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技术,将中国美学特有的含蓄性表达出来,它区别于许多的镜头语言,拥有自己独特的模式,导演费穆通过这种技术将整个故事连贯起来,制造出现实的幻觉。不止如此,在影片中长镜头的运用将人物性格和内心表达出来,将人物丰富形象的表现在我们眼前,尤其在主人公互动时候表现得尤为明显,将整个故事通过长镜头娓娓道来,徐徐展示在人们面前。

  

  

0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我要报料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2011 news.hbu.cn. All rights reserved. Best view 1440*900

河北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北京中科之源技术支持

冀ICP备05007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