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黄蓝的事件现在或许落下了尘埃,从朋友圈到微博的风浪中也可以看出来,再也没有到那种刷屏般的地步,最多就是冒了个泡,随后便消失在娱乐圈的滚滚红尘之下了。
事件的起因还是微博上突然冒了一片文章,文章内对于这家幼儿园极力地控诉,内容也是字字扎心,随后便有了老虎团之类的,然而令这件事情真正炸开锅的还是微博对于这件事的打压,红黄蓝便如浪涛般席卷了说说和朋友圈,那时间感觉整个中国网络狂欢了,每个人都在讨论着对于这件事情的看法,甚至还有一个同学熬夜到凌晨三点只为获取到这一件事情的最新消息。
自然,网络走向还是变得快,政府调查后一锤定音后便再也无消息了。这一场浪潮便从此偃旗息鼓了,就好像一块石头落入在了小泥潭中,仅仅泛起了一个小浪花,随后便是死一般的寂静。而其他的网民呢?也如看客一般,各自续续嚷嚷着,倘若不问还好,一问的话,又如乌鸦一般叽叽喳喳的谈论自己的看法,从孩子到社会,从底层到政府,感觉那时候的他不是自己,而是某位国家领导一般。当然这绝不是件坏事,喜欢表达自己的看法固然是好的,但请问之后呢?
微博大V看着高涨的点击量满意的离去,其他游客们纷纷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互相评论展现的自己有多么正义,还有某些阴谋家的腔调,好像弄的世界上有如此这般不公的事情全部怪罪于我们的国家,以及各种民粹主义者纷纷表示的自己的关爱。有一句古话叫做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网民们好似伸着脖子的鹅,丝毫不肯浪费掉一丝热情。
虽然表达这对于孩子的关心,但似乎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罢了,停留在口头上也是一种关爱,但是这种情况又似乎是别有用心。等到真相大白时,网民们似乎忘记了这件事,仅仅有几个热心网友互相在评论区留言着,宛若扫墓的人在相互寒暄。《药》里这么写着“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我觉得现在孩子们宛若这沾了血的馒头,谁看了他们都垂涎三尺,假若事情是真的则受伤的是他们,假若事情是假的受伤的也是他们。
人心常态是这样,关心着某些事情,但最终如同一个看客一样,气过哭过也就罢了,第二天又会晒美食晒生活。还记得曾经亲生经历过一场农村葬礼,那哭声真的是触目惊心,但等到吃饭之时,死者的话题早早的便撤了下去,有着数不尽的其他话题聊下去。转念一想,孩子们不就是这死者吗?他们的存在只是一种符号罢了,一种说谈者的符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