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大新闻网 文艺园地 正文

以心之名,塑声之形

t018b47e517fdcd3ca5

今年9月,喜欢二次元的朋友又迎来了一部精彩的动画电影——《声之形》。《声之形》改编自大今良时原作的同名漫画,是由山田尚子指导,吉田玲子编剧,京都动画制作的动画电影。它在日本曾一举击败同期动画电影《你的名字》,荣膺年度最佳动画电影奖,作为这样一部精心制作,享誉颇高的作品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去仔细品味。

影片以主人公石田将也和拥有先天性听觉障碍的西宫硝子为中心展开,用回忆的方式,把电影主要分为小学时代和5年后这两个的部分,细致入微地讲述了5年来,主人公们处境和心境的变化。展现了少年们自我救赎的过程,由对立到共处,由闭塞到沟通,由逃避到接受他人接受自我的故事。可以说打破了单一的叙事结构,多角度多层次展现了不同人物的鲜明性格和他们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提到影片对人物的刻画,这也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亮点。很多人对影片的人设有所质疑,例如许多人不理解“男主为何对硝子欺凌不依不饶?”、“硝子为什么会喜欢上5年前欺凌他的男主?”。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体现在了人物的语言行为等细微之处,观众们不仅要认真观看,还要通过他们的台词去思考,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品味才能发现作者在人物性格情感刻画上的用心良苦。男主石田将也,小学时的他是名副其实的孩子王,常常为众人的焦点,而西宫硝子的出现,给他原本平淡而无聊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波动。西宫硝子是一位患有先天听力障碍的残疾人,在人们的观念中弱势群体理应得到帮助,这也使得一些本不情愿的人,迫于压力做个样子来表现自己的善心。在真心与伪善之间,人与人之间就会产生矛盾。例如植野看到左原主动要学手语时表现出的轻蔑与排挤,使左原最终没有勇气再来上学。硝子的存在让同学们产生了矛盾,同时因为她的先天不足,搞砸了班级合唱,降低了朗诵标准。在石田看来,硝子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石田一方面为了维护自己的焦点形象,另一方面为了让生活更充实,开始欺凌硝子,而其他人也选择了默视。而对于硝子作为弱势群体与人相处也有自己的难处,她不想让他人出于同情而与自己做朋友,也不愿因为自己的缺陷而获得特权给别人带来麻烦。更何况她作为一个聋哑人,对外界事物的反应总是显得迟钝,这也让她在受到欺凌时选择了隐忍,也正是这种隐忍导致了她和同学们缺乏了应有的沟通。所以她对男主的欺凌并没有产生过多的怨恨,反而是男主因为她的缘故成为了被欺凌的对象的时候,她产生了愧疚的心情。不只是男女主人公,片中其他所有人都有着鲜明的个性也毫不掩饰地展现了不同人性格上的不同缺陷,这些复杂的内容在影片中并没有直观地体现给大家,而是通过细节来表现出来的,可见制作者人物表现功底深厚,而本片也是一部不得不去用心感受的内涵之作。

本片最大的亮点还要数它本身所体现的主题,和想要表达的或者说呼吁的东西,那便是与人沟通和理解,男主在欺凌硝子东窗事发之后被众人孤立和欺凌,设身处地地体验到了当初硝子的感受,才开始对过去的所作所为感到悔恨,他去学习手语,可能就是想要对自己有所救赎。声之形,顾名思义就是声音的形状,最好的体现就是手语,手语使男女主角真正地实现了沟通,消除了隔阂,彼此为了让对方更好地生活下去而努力。不过主题的高度要是只停留在这里,就没有那么精彩了。另一个大的方面,从男主身上体现,男主被孤立后,在他的视角中,所有人的脸上都画着一个×,而每当他真心交了一个朋友的时候,那个×便会掉落。我想这个x代表的应该是隔阂,交流障碍。他从被他人孤立,已经变成了自我孤立,害怕与人接触与交流,甚至害怕与人对视。在本片的最后,石田象征性地张开了捂住耳朵的手,他人脸上的×都纷纷掉落。恰恰体现了石田勇敢地接受了自我接受了他人,开始敢于和别人沟通。其实,本片倡导的沟通,不仅在于普通人与聋哑人之间,而是广泛的人与人之间,声之形的声来源于心表现于形,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与理解的最基本元素,我们首先要接纳别人的心声和想法,才能融入别人的世界,才能与别人成为朋友。这才是作者想要表达和呼吁的东西。

最后,与其说这是一部清新的校园爱情片,不如说是一个略带公益性质的内涵文艺片,需要人们静下心来静静地品味和感受其内涵,非常值得反复观看。许多人把它和《你的名字》相提并论,实际上这是两部完全不同类型风格的片子。本片更像是《未闻花名》、《四月是你的谎言》这一类,表现了主人公们救赎过去的自我,讲述一群人的友谊与成长,在这个互相接触与沟通的过程中学会了互相理解。只不过本片的结局没有那么虐罢了。

责任编辑:李旭
0

最近更新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我要报料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2011 news.hbu.cn. All rights reserved. Best view 1440*900

河北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北京中科之源技术支持

冀ICP备05007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