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年幼的亚瑟亲眼看到父母被篡位的叔叔伏提庚残忍杀害,被剥夺了王位继承权,又忘记自己真实身份的亚瑟在城里的底层中生存长大,然而,当他从石头缝中拔出那把象征命之王的圣剑后,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得不接受他真正的使命,与辅助他的法师和人民,推翻伏提庚的暴政统治,争夺王位。
电影评论
一提到好莱坞影片,所有人都明白好莱坞的经典套路。而且那些导演也不会隐瞒过多,不就是套路么,放开让观众看,反正观众要的只是好看的故事和刺激的感受,而我满足的正好也是这些,观众爱看多用几回不就行了?但是还有的导演,虽然使用了大家习惯的套路,但是硬生生的不去展现,等到了电影中间或结尾,观众才看得出来。对于本部影片,很明显就属于第二类导演的风格,但是该影片虽然同样属于好莱坞系列,它却是我所看到过的影片最成功的影片,也是最好莱坞的影片。
《亚瑟王·斗兽争霸》改编了亚瑟王的故事,讲述了亚瑟王父亲被争夺王位,后来亚瑟王拔出了石中剑并成功复仇的故事。
为什么这部片子是好莱坞风格化得电影呢?这就要谈到一个故事走向的问题,在叙事风格上,好莱坞风格为了利益最大化也就是观众喜爱的题材中,会选择较宏大的背景,或者以描写个人为中心去展现背景。前者例如《指环王》对于中土大陆奇幻风格的场景,后者像《速度与激情》展示主角们一次次经历来展示当地的风土人情。在本部影片中,开篇便是宏大的战场,士兵列阵,国王乌瑟手握石中剑大杀四方,最后赢得胜利。但影片也不仅仅是这样,亚瑟生活的环境很是一般,只不过影片在剪辑的时候,大多选择亚瑟在室外的场景,并非室内的场景,所采用的景别也是少不了大远景,扑面而来的则是浓浓的好莱坞的气息。
仅仅依靠背景上是不够的,众多好莱坞的影片在叙事上,会刻意营造一个BOSS般的人物,在《生化危机》中,爱丽丝冲过重重险境,最后迎面的绝对是实力非凡的大BOSS。漫威的超级英雄们最终迎战的同样是妄图毁灭地球的混蛋们。在《亚瑟王》的故事里,也会有这样的人物出现,那就是伏提庚国王,虽然最终依然是勇者打倒魔王的故事,但是在影片中,伏提庚国王并没有传统好莱坞大片里刻画的一样,坏人都是有着“宏大计划”的家伙。伏提庚没有任何计划,他所做的一切完全是一种应对反叛军的方法,最后的BOSS战除了特效以外也是乏善可陈,最后亚瑟王还是依靠信念战胜了对手,和众多好莱坞大片一样。亚瑟获得胜利时候,倒下的高塔象征着一切的结束,也象征着一切的开始。
对于特效的运用,《亚瑟王》无所不用其极的累积,影片开头的开头便是用特效堆积起来的,无论是行走的巨兽,还是高耸的塔尖,巫师操控的咒语,当然,影片中对于特效的运用是一大精彩,为了救亚瑟,湖中女神呼唤了老鹰,现场的营救,人群的混乱,是只能用特效做出来的。不仅是这个,为了展示石中剑的威力,亚瑟等人暗杀伏提庚时,亚瑟仅凭借手中的剑就化解了被黑衣军的包围,那一段也是影片高潮的时候,唯独如此展现石中剑威力的时候才能配得上亚瑟后期的出色。而结尾处亚瑟和伏提庚的最终决战之前的巨蟒,决战时两方差距的比较,镜头之间的快速剪辑,真的是令人大呼过瘾。
在影片的背后,所谓的好莱坞风格是美国电影长时间以来的发展所造成的,相同的套路不代表导演或者编剧偷懒的表现,在影片中,最有意思的是影片的剪辑,电影前期,年幼的亚瑟从幼年成长为成年,而如此漫长的时间如何表现呢?电影中,顺着时间线的开始找选了亚瑟成长的经历,并且不会离开“钱”这个道具,每次他的吃苦受难,必然会穿插一个收集钱币的镜头,但是看过电影才明白,钱币对于后期的发展并没有什么用,但是累积钱币代表着亚瑟的野心,而这样的快速剪辑实则是带领观众体会到亚瑟慢慢成长的阶段因此仅仅依靠短时间的混剪就传达出亚瑟本身的野心。在影片中间部分,亚瑟与周围人讨论是否串联贵族,电影把讨论以及谈判内容混剪到一起,并且亚瑟在讨论中把见面的每一步都说了出来,这样的处理给了观众一种错觉:亚瑟料事如神。确实是这样,为了突出亚瑟的能力,类似的剪辑还有很多笔者就先不一一介绍了。
《亚瑟王·斗兽争霸》初次看的时候感觉这部电影是最好莱坞的故事片,没有之一,虽然套用好莱坞“经典模版”但是影片本身质量过硬,故事脉络清晰,并且特效也是电影的亮点。不过电影本身好莱坞模板套的太严重,导致了电影本身创新不足,并且观影感受也不是很好,仿佛前面说什么后面你就明白了事情发展,好莱坞电影的不足也就局限在这,假如好莱坞依然想走在世界的前列,除了技术革新,思想上也需要来一场风暴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