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映昆
当我们欲联系王映昆进行采访时,她正在日本交换留学,采访只好通过线上的形式进行。老师眼中的她是一个踏实努力的人,这让我们一度以为王映昆是一个文静内敛的“书呆子”。然而采访开始不过几句话,“书呆子”的刻板印象就立刻瓦解了。王映昆的声音很温柔,潺潺流水一般,清澈又不失灵动,让人眼前不觉就浮现出一个活泼开朗、不拘小节的女孩的形象。
王映昆,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2013级日语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曾获第十届中华杯全国日语演讲比赛华北赛区二等奖、河北省高校第十六届“世纪之星”外语演讲比赛日语学生组一等奖、河北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 河北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荣获河北大学三好学生、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优秀共青团员等称号。现已成功被保研至北京大学日语笔译专业。
谈及保研,王映昆说她的保研梦在大一时就已经悄然萌生。那时,她加入了外国语学院学生会的新闻采编部,采访了很多优秀的学长学姐,在与这些优秀的人的接触和交往中,自己也有了一个朦胧的目标和希望,但同时她也冷静地告诉自己:成绩的取得是急不来的,需要一步一步地坚持努力。不刻意去想保研的事情,关注自己当下学到的东西,如此,不仅会有水到渠成的结果,更会收获那种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感和满足感。
当然,她的付出与努力没有白费,她的大学生活最终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成功保研北大。在王映昆看来,整个保研过程中最为艰难和意外的部分就是她以一个“双非”大学的“出身”通过了北京大学的初审。“面试也比较顺利,就是正常发挥,关键是能过北大的初审真的是太幸运了”,她连连说。谦逊的王映昆几乎把一切都归结为了“幸运”二字,然而我们此前了解到的——她的同学对她的评价却是——“她才是真学霸,每天都去教室自习,有时候中午也不回宿舍。一直是班里撼动不了的第一啊。”
四年之前,只是因为单纯的喜爱日漫,王映昆选择了日语专业。然而真正开始日语学习时,她却发现自己常在繁杂的语法和单词中不断纠结,迷茫和不知所措成了那一段时间的黯淡底色。幸好,王映昆并未因此一蹶不振,而是不断地在心中自我激励着:既然是自己的选择,无论如何也要把它学好,“至于怎么学”,王映昆说,“完全在于你自己。语言的学习靠的不是智力,更重要的是重复和积累,只要下功夫去学就一定有收获。”从大一一直到大四保研成功,她基本每天都坚持去教室上自习,低年级时学习到九点半左右,后来干脆直到教学楼锁门为止。令人意外的是,每天去教室自习的王映昆并未将全部时间花费在学业上,反而将许多时间用在看闲书、刷美剧、日剧追番等消遣娱乐的事情上。问及缘由,她解释道,“在教室的时候,我会觉得自己能够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感觉整个世界都是属于自己的,内心平静而充实。”正是这种内心的平静给了她更加平和的心态,又恰是这种平和的心态,让她充实地度过了静好的大学时光,笃定而从容地走向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踏实认真的态度让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获奖的加分更是让她最终的综合排名从年级第二上升为了第一。“她参加了很多比赛,几乎参加什么都得奖”,她的同班同学不无羡慕又由衷佩服地说。但对于王映昆而言。最让她难忘的比赛,竟然是一个她根本没有得奖甚至连复赛都没有晋级的歌唱比赛。
“现在我可能已经不敢在那么多人面前唱歌了,但我真的很喜欢那时候的自己。要知道我是一个音痴哎,到现在都一直是一唱歌就会跑调的那种。那时候肯定也跑调了,但是好在也并没有人因为这个记住我。”她一边说着一边忍不住地笑了起来,语气里却满满都是怀念,“大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舒适区,呆在里面会感觉很安全,可能是自我保护的缘故吧,人们大都不愿也不敢走出去。但想进步和突破就必须走出去。我觉得就在那个时间点我突破了我自己,我尝试着向我的舒适区外迈出了一步,结果发现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从此我就有了更多的勇气去迈出更多的步伐。这种探索未知可能性的勇气,可能是将会伴随我一生的收获。”那次歌唱比赛就是王映昆冲出舒适区的“突围之战”,从那以后,她也不再那么惧怕在人前展现自己,表达观点了。从那以后,她参加了自己所知道的每一场日语演讲比赛。在她看来,演讲比赛只要多和老师沟通,充分准备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不过,她对“充分”的定义是,要准备到即使现场紧张也不忘词,即使是脑袋都在发抖也能流利地背完整篇稿子。
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首四年大学生活,王映昆直言十分感谢河大,正因河大的种种,让她有着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负这四年的大学生活。谈及有什么遗憾之事,王映昆引用了《暮光之城》中的一句台词:“When life offers a dream so far beyond any of your expectations, it's not reasonable for you to grieve when it comes to an end.(若生活给予你超出预想的美梦,那么即使美梦破灭,亦无须伤感。)”她认为,凡事没有是非好坏,只有因果。每一段经历、每一步风光都是必然且最好的结果。豁达潇洒亦或消极随缘,王映昆忆起这一段岁月不觉有什么后悔或遗憾。若说非要有什么后悔之事的话,她哈哈一笑,“那就是大学期间不要吃这么多啦!”
大学期间,因为种种原因,王映昆始终没有去过日本,去体验那里的生活,感受那里的人文风俗。大学最后一年了,王映昆心想一定要去一次日本,于是她决定申请去日本做交换生,并最终凭借自己的能力,以免除学费的条件去了日本。来到日本后,她看到了很多,接触到了很多,也感受到了很多。不仅对于日语、对于日本都有了更深的了解,她还补上了人生中更加重要的一课——接受自己的失败。由于热爱运动,尤其喜欢打羽毛球,王映昆加入了羽毛球社,却发现在国内球技还算不错的自己在日本却是个彻头彻尾的“菜鸟”。由于日本已经很大程度上普及了羽毛球教育,很多人从小就在学校接受了专业的羽毛球训练,因此,才去日本的王映昆无论怎样努力也很难追上十几年的专业培训造成的差距。一开始她很沮丧,不能适应被别人远远落在身后,甚至不能和日本同学一起参与同样强度的训练的挫败感。经过了半年多的磨练,她不仅长进了球技,也磨练了心态——甘于做最后一名,勇于接受自己的不好,然后努力去做,用力去追。
走过了无悔的河大岁月,编织了自己的斑斓故事,站在新的节点再次回眸,王映昆想对所有的学弟学妹们说的是,没有什么比一个平和的心态更加重要了。有了一个平和的心态,然后顺着内心的想法,勇敢去迈出第一步,踏踏实实的去做,去闯,这就足够了。努力的孩子,无论如何,最终结果都不会太差的。
窗外阳光明媚,微风吹得刚刚好,天蓝得刚刚好,正如现在的王映昆,一切都刚刚好。敢说、敢做、敢闯,忍得了孤独、耐得了寂寞,甘于当下枯燥的积累,却时刻心怀远方,再加一颗平和的内心,一切在这个姑娘身上都体现的刚刚好。
(记者 杨丽媛 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