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在微博上得知欧阳奋强发起了一场众筹,他表示,“想要借助所有爱红楼梦的人的力量,把这场活动做好,让我们的‘红楼’都有彼此的身影,不留遗憾。”原来,不知不觉中今年已是87版《红楼梦》开播的第30年。
4月15日,央视版电视剧《西游记》导演杨洁逝世,享年88岁。六小龄童在微博上发文悼念,人民日报客户端也再次转发杨洁导演在一次节目中感慨《西游记》30年不衰真谛的秒拍视频来致敬和送别。
这两部带着时代记忆,经久不衰的作品,没有完全按照原著把中国古典名著搬上电视荧幕,但在经过形象化展现后反铸成了一代经典,凝成了一种情怀。
经典,是对文化的尊重,有一种情怀在艺术追求中。
谈及87版红楼,里面有太多艺术经典令我们钦佩。如不同人设的服饰和妆容能够很直观地展现人物性格和命运际遇,像眉形、发髻、服饰颜色等等,都于细节处衬托人物;还有宁荣二府和大观园的布局摆设也是极为考究,甚至细微到那些荧幕上的诗词、片头片尾、演员表字幕,都是手写的,一点小的细节就足以体现他们投入了怎样的情怀。这些既展现了作品的文化底蕴,也共同推动了整个故事的发展。再言杨洁导演带来的《西游记》,六年拍摄二十五集,这样的 “慢工”是出“细活”的。我们无法将当时的特效技术与今天的相提并论,但我们现在依然忘不了三十多年前电视里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腾云驾雾,忘不了西天路上的魑魅魍魉,多磨多难,我们依然记得当看到那些由文字带来的想象变成直观感受时的惊叹。
经典,使情感扩散,让一种情怀存在观者心中。
老友重聚再相逢的场景我们并不少见,但能把我们一同带入到感动和喜悦中的却并不常见。看到当年的剧组时隔多年在荧幕再相聚的时候,台上的人难掩激动,台下的人也感动不已。这种经典里的情怀有感染力,不仅连接了一众扮演者,还和观众建立了情感上的交集。它是一种共通的情感,经过了岁月的洗练,沉淀在记忆中。
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回放着经典画面,希望大观园里笑声永存,希望西行路上师徒常在,可转眼现在才发现,观园里嬉笑的姐妹已青春不再,唐僧牵马挑担的徒弟也凑不齐全,太多斯人已逝,太多回忆难再现。陈晓旭虽去,颦儿的含泪目却定格在人们心中;闫怀礼虽去,沙僧挑担的背影却定格在人们心中;杨洁导演虽去,西游的情怀却还会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还有很多,他们将一个个形象塑造出来,永远定格在观者心中,无可替代。当已故演员群像在屏幕上放映时,不知不觉眼眶已湿,我们感念、我们怀念,是这样的经典记录了、保留了珍贵的曾经,带了给我们这样的情怀。
经典,真正的可贵在于过程、精神和情怀。
杨洁导演在一次节目中谈到:我们是在搞艺术,没有为钱、为名、为利、为奖状。从主演到低层工作人员,大家都是用性命在拼搏,用心血在创造。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有欢笑,有泪水,创造出了这么一部三十年不衰的电视剧,靠的就是那股精神。
因为热爱才会投入,因为投入收获感动。87版红楼梦剧组的老照片记录着演员们幕后苦练基本功的时刻,记录着寒冬拍夏景,酷暑补冬戏的艰辛;西游记的师徒四人真实地翻山越岭,冒着风险却还不忘乐观地欣赏大好河山。不管是《西游记》还是《红楼梦》,剧组里所有工作人员和所有演员,能够在艰苦的环境和年代里为了共同的艺术追求,怀着同样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这是一群人情怀投入的结果,这些作品里有他们人生中共同的情感交织。我们也会去羡慕和钦佩,他们有过这样共同付出的日子,有过共同的努力,有这样美好的情怀。当初的辛劳在苦涩中有甜蜜,现在的回首在感慨中没有遗憾。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终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都会成为最亲切的怀念。一代经典,是投入满心满腔情怀的成就,我们怀念,我们珍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