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大新闻网 文艺园地 正文

《撒哈拉的故事》:爱上沙漠的一草一木一沙

 

撒哈拉的故事

             撒哈拉的故事

【内容简介】:

《撒哈拉的故事》主要描写了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时的所见所闻,与当地相识朋友的故事,每个故事都透露出这个隐忍女子对生活的热爱和面对困难的坚定。由十几篇精彩动人的散文结合而成,其中《沙漠中的饭店》,是三毛适应荒凉单调的沙漠生活后,重新拾起的第一篇文章,从此之后,三毛便写出一系列以沙漠为背景的故事。

三毛用自己的心去适应、关怀这片大沙漠,在她的笔下,那些撒哈拉沙漠的人和物变得丰富多彩。三毛以一个流浪者的口吻,轻松地讲述着她在撒哈拉沙漠零散的生活细节和生活经历:沙漠的新奇、生活的乐趣、千疮百孔的大帐篷、铁皮做的小屋、单峰骆驼和成群的山羊。书中无论是荷西把粉丝当做雨来吃,还是他们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婚礼、去海边打鱼、白手起家建立他们沙漠上最美丽的房子,都渗透着彼此间浓浓的温馨和爱意。

【作者简介】:

三毛,本名陈懋平,因为学不会写“懋”,就自己改名为陈平。十三岁就跷家去小琉球玩,初中时逃学去坟墓堆读闲书。旅行和读书是她生命中的两颗一级星,最快乐与最疼痛都夹杂其中。她没有数字观念,不肯为金钱工作,写作之处纯粹是为了让父母开心。她看到一张撒哈拉沙漠的照片,感应到前世的乡愁,于是决定搬去住,苦恋她的荷西也二话不说地跟着去了。然后她和荷西在沙漠结婚了,从此写出一系列风靡无数读者的散文作品,把大漠的狂野温柔活力四射的婚姻生活,淋漓尽致展现在大家面前,”三毛热”迅速地从台港横扫整个华文世界,而“流浪文学”更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接着,安定的归属却却突然急转直下,与挚爱的荷西锥心的死刑,让她差点要放弃生命,直到去了一趟中南美旅游,才终于重新提笔写作。接着她尝试写剧本、填歌词,每次出手必定震撼人心。最终,她又像儿时那样不按常理出牌,,逃离到没人知道的远方,继续以自由不羁的灵魂浪迹天涯。她就是我们心中最浪漫、最真性情、最勇敢潇洒的---勇敢的三毛。

【推荐理由】:

高中写作文时,就经常引用三毛的名言:”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那时候一直浅显的以为三毛只懂得风花雪月,饮茶写作。直到读完《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才真正理解为什么她会写那样一句话“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原来她也有一颗不安生的心啊!

花了不长的时间读完这本书,却用了很长时间来消化。不是故事有多复杂,而是故事太沉重。就像沙漠的土地,死寂而沉静。明明就是听着别人用白话陈述的故事,却一个都不想错过,仿佛所有的情景就在眼前。见证了沙漠的生活,有时单调无味得使人近乎崩溃。在这个极其封闭极其贫困的地方,人们的思想也极其落后,有些行为举止更是令人费解。

这本书用极多的笔触讲述沙漠中撒哈拉威人的故事,或荒诞,或无趣,或感人,或伤人。每个生命都是一个鲜活的存在,无论是生活困窘引人怜悯的哑奴,还是条件优越引人嫉恨的财主,境遇各不相同,却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悲欢喜乐。三毛用尖锐的笔触评判着沙漠的人情冷暖,她的文字就像她的人,时而质朴时而灵动却总是不按常规出牌。读这本书,读她的文字,仿佛有身临其境之感,三毛用她流畅的语言把我们带入了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跟着她一起经历沙漠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仿佛每一件事都发生在自己的身边,每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都与你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这本书中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哑奴”的故事。这个故事从在财主家干活的小奴隶讲起,看到小奴隶在一群富裕人家面前忙来忙去,添锅炉、串驼肉、煮茶水、买汽水,娴熟动作的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与悲苦。此情此景下,三毛是不忍心的,她不忍看到这个可怜的孩子在干苦力活时还被不懂事的女人们冷嘲热讽,于是她去帮孩子一起串驼肉,尽量给这个孩子优越感,让他感觉到他还是被人需要的。临走时给孩子的二百元钱倒成为三毛夫妇和哑奴的交集点。后来哑奴被三毛的邻居租去做苦工,使得三毛与哑奴有了更进一步的联系。邀请哑奴到家里避暑,给哑奴的妻子和孩子带去软面包、牛奶和乳酪,这些行为使哑奴既惊慌又高兴,可能是第一次有人把他当人看吧。故事以哑奴被卖掉结束,三毛除了无奈还是无奈,总也无计可施。是啊,她又有什么办法呢,在这个落后的原始沙漠,奴隶是没有人身自由的,总是要被人卖来卖去,只管做苦力,钱由主人来赚。但是正因为哑奴跟一般的奴隶不一样,他虽贫困,却有着幸福的家庭;他的身体虽然被禁锢,但是灵魂始终是自由的,才更令人唏嘘。

一向活泼开朗的三毛身边怎么会少了朋友呢,即使是在荒芜寂寥的撒哈拉大沙漠。她的朋友,既有野蛮无理拿了东西从来不还的邻居们,也有高贵优雅受过高等教育的沙伊达,既可以是沙漠军团的长官,也可以是一无所有的哑奴。总之,不安生的灵魂总是渴望拥抱更多灵魂。

看完了这本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只有拥有独立而自由的个性的三毛才能写出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 ,到哪都是流浪”这样引人深思的语句。撒哈拉,固然荒芜,但那一望无尽的黄土地、最美的夕阳,便足够留得住三毛。撒哈拉,三毛前世的乡愁,三毛最爱的家。

 

 

0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我要报料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2011 news.hbu.cn. All rights reserved. Best view 1440*900

河北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北京中科之源技术支持

冀ICP备05007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