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大新闻网 文艺园地 正文

《谈美》——借你的眼,看看眼前的诗与星光

《谈美》——借你的眼,看看眼前的诗与星光

作品简介:本书是朱光潜先生建立其早期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著作之一。全书从“谈美”“免俗”,“人心净化”的目标出发,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及美的特点这一脉络层层展开,娓娓道来,抒发了这位美学大家的人格理想,审美理想,提出了他的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即“人生的艺术化”。

该书渗透了朱光潜先生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作者以一种对老友交谈的语气平淡道出,其瑰丽思想在清新质朴的文字中缓缓流淌,有如“风行水上,自然成纹”,而其在全书最末喊出的“慢慢走,欣赏啊!”则更具振聋发聩之用,无怪乎该书一直被视为“科学性,普及性的经典之作。”

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年-1986年),出生于安徽桐城(今枞阳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笔名孟实、孟石,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是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政协二、三、四、五届委员、六届常务委员,民盟三、四届中央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朱光潜1925年出国留学,先后肄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先后在国立北京大学、国立四川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国立安徽大学任教。朱光潜主要编著有 《文艺心理学》、《克罗齐哲学述评》、《西方美学史》等,并翻译了《歌德谈话录》、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G.E.莱辛的《拉奥孔》等作品。

 

推荐理由:“我们活着只为的是去发现美。其他一切都是等待的种种形式。”纪伯伦如是说。那么,美学究竟是什么?我们又该怎样研究和创造美?作为公认的“科学性,普及性的经典之作,朱光潜先生的《谈美》或许能让人初步明白一些“美”的事情。

作品写成于1932年,现在回首当是半个多世纪以前的风雨飘摇的乱世。然而朱光潜老先生对于当时“现世只是一个密密无缝的利害网,一般人不能跳脱这个圈套,所以转来转去仍是被利害两个大字系住”的诊断却让人心头一震,因为依稀看到了当代社会中你我他的影子,因而读这本书时完全没有回望“远古经典”的距离感,反倒对其中举出的很多例子都颇有感触,而那些精妙观点也觉得依旧受用。

“人心之坏,由于未能免俗”,而“俗,无非是缺乏对美的修养”,“假若你看过以后,看到一首诗、一幅画或是一片自然风景的时候,比较从前感觉到较浓厚的趣味,懂得像什么样的经验才是美感的,然后再以美感的态度推到人生世相方面去,我的心愿就算达到了。”带着这样的深沉忧虑和责任感,作者化身一位深谙世间“学生们”的老教师,先是精心地为每一章寻了一句诗词格言作为主标题以引出论点,比如“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美感与快感”、“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考证、批评与欣赏”、“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创造与模仿”等等,完完全全把“美学”这样看似无聊又艰涩的学术研究拉到了我们身边。待学生们兴致盎然地走进课堂坐定后,便开始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实例和观点,把它们誊写在黑板上,有的当枪有的作靶,一句一句耐心地分析。内容是让人茅塞顿开的精粹见解,语言又极其通俗,没有艰深晦涩的专业词汇,也没有玄而又玄的复杂逻辑。只是一位长者在用最通俗的语言谆谆地传授经验,同时又不时停下来向你微笑着点点头,鼓励着你继续在追求“美”的道路上走远一点,再走远一点。

除了深入浅出的语言,作为一本纯文学理论著作,本书还有一大特点——系统性。全书对于“美学”的探讨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美感和美是什么(又不是什么)”、“如何欣赏美”以及“如何创造美”,层次非常清晰。每一个方面解释完毕,在下一章的开头又会做一个总结,再对接下来的研究的问题也会列出提纲,对于初识美学的人来说,如此细致明了的讲解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福利。

在终于探讨清楚关于“美学”的问题后,我本以为先生也应就此搁笔,推推眼镜道一声“下课”,他却在最后一章又抛出了一个震耳发聩的观点——“人生的艺术化”。朱自清先生称其为“孟实先生自己最重要的理论”。是啊,诗意地栖居在这或许并不完美的世上,这不仅是孟实先生自己学美、给大众讲美的经验和初衷,更是古今中外多少人奉以毕生追求的理想。在他看来,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拥有的美点。比如,“艺术的完整性在生活中叫做人格”;比如,“在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造化,把这种生命流露于语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采,就是完满的生命。”;又如,“伟大的人生和伟大的艺术都要同时并有严肃与豁达之胜”。此外,他认为实用的“真”、道德的“善”,其实最终的归宿都是“美”,并在最后引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路牌作为最后一句叮咛:“慢慢走,欣赏啊!”至此可见,前文所提出的“美感的心态”,也就是类似道家“无所为而为”的想法,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以“成全生命的美感”的态度来为人处世,一方面便不会拼命用功只为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另一方面也能在庸扰繁杂的世间多一分清净和享受。

全书都在“谈美”,然而自始至终都没有对“美”下一个定义,更没有“遵守这十二条规定,让你三天读懂美”这样的速成套路。其实,与其说本书在“钻研美学”,不如说是“艺术欣赏”,甚至就是“修身养性”。书中提出过一个问题,大致是为什么我们看着眼前只觉得苟且,而诗和故事只生长在远方?为什么人常是不满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的境遇?为什么酸辛的遭遇时过境迁后还会变成让人含笑的回忆?孟实先生解释道,那是由于这些“都好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然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景致。”推而广之,美和实际人生、与实用世界总有一定距离,只有暂时跳出实用的心态,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才能现出事物本身的美。感谢,真的感谢,因为您的引导,我自认离那个更美的世界更近了一点;因为借您的眼,我看到了眼前也有熠熠生辉的诗和星光。

 

0

最近更新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我要报料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2011 news.hbu.cn. All rights reserved. Best view 1440*900

河北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北京中科之源技术支持

冀ICP备05007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