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大新闻网 毓秀人物 正文

【保研人物】马嘉悦:越努力越幸运

马嘉悦

马嘉悦

马嘉悦,新闻传播学院2013级新闻学专业学生,现今已顺利保研到上海财经大学。谈及被保研的学生,大多数给人的印象是成绩好,能力强。但往往成功光环是用无数的辛酸挫折堆叠而成的,对马嘉悦来说,大学期间的坎坷和波折与成就相比一点都不少,而看似羡煞旁人的保研之旅蕴藏的苦涩更是只有自己最清楚。

自知尚浅唯有勤能补拙

大一的时候,她只加入了一个组织,那就是河北大学新闻网。很多大一新生刚入学的时候都会想要加入形形色色的社团或组织,马嘉悦也不例外。但作为理科生的她并不善于在面试时侃侃而谈,因此各个组织的面试大多都是以失败告终。

“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谚语更好的解释是失败使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谦虚内敛地努力改进自己,最后走向成功,这句话来形容马嘉悦再合适不过了。入学时社团面试的失败成了激励她之后努力奋进的动力,现在想起来她还是会自嘲的说:“大一开学的时候好多社团面试都被拒绝,最后新闻网‘收留’了我。所以我就努力的跑采访、写稿子,大一时候基本上每个月稿件分值都在十分以上,能在网站实习记者中稳居第一。那个时候课余时间都在采访,或者是赶在去采访的路上。”在新闻网,十分以上的月分值,基本上可以拿到当月优秀记者称号了,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数次获得新闻网月度与年度优秀记者的她将这样的劲头一直保持到了大三。“我喜欢新闻,尤其是新闻实践,而在新闻实践中最喜欢新闻调查。”说到这里马嘉悦顽皮地笑了起来:“因为调查可以知道很多别人不知道的秘密和隐情,这些只有做调查的记者才知道。”同时她也觉得很幸运,自己学的是新闻专业,喜欢新闻实践,而大学加入的唯一一个组织恰恰是河北大学里做新闻实践最好的平台之一。

因为是理科生出身,大一入学时的马嘉悦甚至连论述题都不知道,更别提写了。于是自己很用心地询问同学、查资料、准备考试,最后的成绩与努力成了正比,成绩排到了年级第三。但是到了大二之后,因为大一成绩还不错,所以她就多少有点懈怠,分了很多心,成绩比大一的时候掉下来不少。而大二这次成绩的下滑,也为她之后的保研留下了波折的种子,使得准备保研的日子一直有些胆战心惊。“最怕的是那种有一点希望却在边缘处,太煎熬了。”眼前的女孩皱着眉说着。

面临重择尤其朝六晚十

大三有一个所有大学生都要面临的抉择——是继续深造还是步入社会呢?在这个问题上,喜欢新闻实践的马嘉悦选择的却是继续读书,因为她很喜欢校园里的环境氛围,感觉学生和老师们都很单纯,没有社会中那么多的争来抢去。所以她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考上研的话就去读博,以后准备做一个大学老师。虽然喜欢新闻实践,但马嘉悦并不想让它成为一生的工作。

在大三上半年,虽然决定读研,但为了留条后路,马嘉悦还是考了很多证书,比如初中英语的教师资格证、会计证等等。进入大三下半年之后,由于学校暂时不公布保研名额,马嘉悦就开始“朝六晚十”地过起了考研生活。在刚开始复习的阶段,早上6点多,其他考研的同学都在蒙头大睡的时候,她就已经坐在自习室开始读英语了。“既然决定做一件事,就要好好准备,全力以赴”。

如果这样的话,安心踏实地准备考研一件事也是不错的。但就像之前提到的,大一的时候成绩很好,而大二的时候不尽人意,这让马嘉悦的处境很尴尬。这个时候与别人讨论后她发现,自己的综合成绩应该有可能够得着保研名额,于是她就开始想找一些加分项,比如和老师做项目课题等等。这段时期让她十分难受。“你的未来是不确定的,能不能保研不知道,保不上了再去考,能不能考上也不一定。你要做两手准备,又感觉自己哪边好像都没有奔头。”她坦言这是大学里最难熬的一段时光。终于等到最后学院公布保研名额,看到正好排在最后一个名额上,她着实松了口气。

苦尽甘来方知何为遗憾

随后马嘉悦就开始选保研要去的学校,思来想去后将上海财经大学排在了第一个。不成想去上海参加面试又历经坎坷,先是误车在火车站独自过夜,“大晚上的自己缩在火车站的座位上还要准备第二天的面试,”她无奈地说道,“当时周围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那也没办法,还是得准备,在厕所一遍又一遍的练习着。”之后又是上海早高峰堵车面试晚点,面试过程又极不顺利。“那次面试非常不好,从未感到自己在别人面前如此知识贫乏,人家那么专业的人问你,你感觉自己还是好好准备了的,怎么就会被人家问到那么尴尬的境地?当时面试完我就哭了,在洗手间和我妈妈打电话。”心灰意泠的回到保定后,马嘉悦开始在剩下的两个志愿,河北大学与河海大学之间选,面试已经那样了,她认为自己肯定不可能被上海财经大学录取了。在剩下的这两个志愿里,河海大学频频向马嘉悦抛出橄榄枝,但出于对母校的眷恋,她还是准备留在河北大学硕博连读。然而意想不到的是,上海财经大学的面试结果出来了,她顺利通过了面试,可以保送到上海财经大学。但这个时候嘉悦妈妈有点不同意了,她认为一个女生在没有亲近人陪伴的前提下去那么远的大城市会受很多苦。在这难以抉择的当口,韩立新院长和滑晓军书记给了她很多宝贵的意见,鼓励她听从自己的心声,让她对自己的真实想法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最后新闻学院都海虹老师的一席话最终让马嘉悦下定了决心:“趁年轻去外面,如果现在就把自己禁锢在一个地方,你会发现自己错过好多东西。不去见识下大城市,你会觉得自己很棒,就没有晋升空间。”

回顾整个保研过程,对于能保上上海财经大学,马嘉悦感叹很苦但也很幸运,遇到的贵人也很多。“去别的城市面试时候住学姐的宿舍,学姐都非常照顾我,还借我适合面试穿的白衬衫。那个时候到处跑准备面试的事,很多时候都吃不上饭,体重十斤十斤的掉,不过现在已经二十斤的涨回来了。”苦尽甘来的她始终是乐观的。

大学即将走到末尾,最后一段时间马嘉悦想到自己还没有主导做过什么项目,也没怎么实习过。所以在学校里申请了一个校级项目:VR在新闻报道当中的应用,目前该项目正在收集数据,预测在寒假期间会出论文成果。至于实习方面,她最近在一家保定市内一家网络公司实习,但实习状况和她想的有些出入。对于实习,马嘉悦给学弟学妹的建议是去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比较好,专业性强而且竞争激烈,能学到很多东西。

四年荏苒不愿留有遗憾

被保研的光环环绕着,马嘉悦却也有自己的苦恼。她坦言自己很懒,而且大学前没有住过宿,不是很懂该如何与室友良好相处,也不会主动去承担宿舍卫生,她的性格是那种大大咧咧的,不会过多地去揣测别人的想法。但逐渐她明白宿舍关系非常重要,要去更多地考虑别人的感受,考虑怎么与不同性格的人更好的相处。在考研的那段时间,因为要考研,每天早上6点就醒来收拾东西,不可避免的吵到室友睡觉,可相互之间也没有时间和精力互相沟通,因此宿舍关系陷入一个低谷。现在保研成功,她开始在室友仍然准备考研的日子里自己主动去做做值日,帮舍友打水,与室友的关系也开始好转。

采访到最后,马嘉悦笑着回忆自己即将逝去的大学,成功光芒下掩映的是做事的严谨和认真。如果大学能重来一次,她首先会在自己大二的时候认真学习,不至于保研的时候那么尴尬纠结,其次是没有好好实习过,接下来的最后半年想去腾讯实习一下。

(记者 王志伟 张琪)

责任编辑:毛瑾馨
0

最近更新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我要报料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2011 news.hbu.cn. All rights reserved. Best view 1440*900

河北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北京中科之源技术支持

冀ICP备05007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