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追求一个更全面的自己,不管是学习、爱好,还是社团、生活。不敢说未来会有多么成功,但至少,我希望自己是一个丰富的人。”
大一新生评价他是“实力派”,大二老部员们说他像哥哥,大三舍友戏言:“社会”大亮哥,人蠢话不多。而他给自己的评价则是“万千河大人中普通的一员。”
他有很多亮眼的标签:校学生会第一副主席、吉他店店主、第二学位学习人、说走就走的东极岛远行客。这个22岁,不想被条条框框束缚的海滨小伙在他的众多角色中丰富并享受着自己的生活。
他和校会的两年多
在学生会的两年半,代亮坦言感触良多,而最深的则是自身的变化。人们常说,坚持更多是逆境中的从容,代亮则认为,支撑起他在学生会两年半时光的是成长。从大一时的“小白”到大二当部长,再到大三时担任副主席,这个过程中他在待人接物乃至学习生活上都明白了许多。“优秀的人只能越来越优秀,堕落的却只能越来越堕落。因为优秀的人,你接触的人也好、事也好,都催着你往上爬,而堕落的话有心也无力了。”
大一的时候他同时从事着学院团委跟校学生会的工作,但最终他选择留在校学生会。“学院团委主要是协助老师落实工作,更多还是辅助性工作。而校会是个更适合自由发挥的地方。”于是,大一一年表现出色的他留任了实践部部长。第二年,“荧光夜跑”活动声动全校,首场报名人数上千,而代亮正是这次活动的主策划人。大三他竞聘主席,相关人员到他所在班级和学院进行民意调查,班内同学对他的评价大多都很积极,团委老师、导员对他的评价也很高。虽然只是当选副主席,但他认为:“留或不留主席都只是努力工作的结果之一,并没什么可遗憾的。”他认为资源是靠争取来获得的,但如果为了利益变相扭曲竞争关系,人就会陷入不良竞争的怪圈中。
作为学生会里的带领者,他坦诚务实的作风为人称道。在工作上,代亮从不委婉。“有事咱就说事,有事就论事,我不会针对个人。咱最终的目的是大家一起把事情办好、解决好,不要推卸责任或者揽责任,把话说开,把事办明白就OK。”代亮大二带部员时为自己定义了“老师”的身份,“自己走过的弯路他们就不要再走了,我没有达到的高度,希望他们能达到。”
从部员到主席,随着工作重点的变化,代亮的心境也已经不太一样了。大一了解学生会,学习协助工作;大二上传下达,同时践行自己的理念;大三做顶层设计,从全局出发,思考学生会的未来。“大三更多的是责任感吧。现在我代表的是学生会,如果有什么事,别人评论更多的可能不再是我个人,而是整个学生会。”
“这里没有潜规则。”聊到学生们普遍热议的校会“水深”时,代亮正色地辟谣道,“学生会学生会,都是一些学生。只有单纯付出、有独立人格的人才能笑到最后。任何社团组织都有自私自利的人,我们会通过组织纪律等方式,把个别存在的不好的风气压下去。”
“学做人,会做人,做好人。”代亮说,这是他在和校会的两年半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随心出发 做一个丰富的人
“关于吉他,一开始我并不了解,但是我想去学。我想大学应该是一个丰富自我的地方,不能说只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也不能说在社团里做到主席部长就可以的。我想追求一个更全面的自己,不管是学习、爱好,还是社团、生活。不敢说未来会有多么成功,但至少,我希望自己是一个丰富的人。”
代亮不承认自己是个“文艺青年”,他认为自己的思想还没到那个境界。如果说真有什么不同的话,他应该算是文艺青年中的“实干派”。他经营着一家自己的网上吉他屋,专为大学生中的吉他爱好者提供选购指导和教学交流。他说,经营吉他屋的想法来源于自己的经历。他的第一把吉他是在网上买的,不算便宜,质量却很差。第二把购自实体店,质量虽好,但价格太高。大学生没有稳定收入,主要花的都是父母的钱。“能不能通过我自己的一些渠道,让真正喜欢这些乐器的人不要因为价格和质量的不对等而放弃他的爱好甚至梦想,这是我创建吉他屋的初衷。”现在,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学生。
学校里也有社团提供类似的服务。他表示,“我不是冲利益去的。他不一定要从我这买,但是我一定要让他知道什么样的吉他买了更值。有人以弹琴为爱好,有人以制作琴为爱好,我就把让别人能挑选一把好琴作为一种自我愉悦并享受的过程。”
他也时常会在朋友圈空间里发广告,但他丝毫不担心他的经营宣传方式会被嫌弃。“第一不刷屏,第二不发展线上线下关系,只是遇到一把好琴会觉得,哎,这是一把好琴,然后本着分享的态度给大家介绍。吉他屋的初衷是分享,有这么一群都喜欢吉他的人一起交流、一起玩,这就是我想要的。”
他很喜欢读书,他现在最爱读的是当代文学。比及曾经喜欢的现代文学,他认为当代文学中的乡土文学更有一种真实感,乡土文学人物成长的背后更多是家国的成长。关于最近他在看的书籍《一个人的村庄》,他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文学作品为什么能感触到一些人,因为我们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和都市文学相比,乡土文学大多直率,敢爱、敢恨、敢哭,不把自己封闭死,比较自由。人怎么过都是一辈子,让自己开心一些,让自己活得更真实一些,这样更理想,乡土文学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记者问他更喜欢乡村还是城市,“不能比,这就像是在问黄晓明跟鹿晗谁帅,就不是一个风格嘛。”他笑谈道。
丰富之于生活,稳重之于工作,而贯穿于全程的是随心出发。荧光夜跑活动结束当晚,代亮和舍友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从洛阳龙门石窟,到杭州、普陀,再到东极岛,整整七天七夜,一路南下又像是“逃离”之旅。“先暂时离开自己所处的环境,让自己沉淀一下,不那么浮躁,看看外面的世界。”
从东极岛聊到《后会无期》的导演韩寒和同样处于舆论前沿的郭敬明,关于他们,代亮也跟我们分享了他的思考。“没必要过多评论郭敬明、韩寒,那些是别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的一种高度,而这些高度我们没有达到,所以对于人家好的方面,我们应该怀着崇敬的心来看待。为什么呢,全中国就出了一个郭敬明,一个韩寒。成功不可复制。网友或许不是评论他们俩,而是对于他们俩所代表的八零后这个群体的评价,给他们身上扣了太多的帽子。不了解不敢妄作评论。”
对于爱情,代亮也有自己的看法。很多流传于微信或者QQ的文章都把谈恋爱列为大学生必做的几件事,而他认为一切随缘。“如果没找到那个真正适合自己的人,就没有必要去谈恋爱。否则对两个人最后都是有伤害的。”
他坚信,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应随心出发,目的性不能太强,可以有个人理想,也可以有自己的实践性方式,但是不能太功利,学生还是要多一些单纯执着和热情,不要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思索当下 展望未来
代亮并不是个学霸。他是高考补录批次进入河北大学历史系的,甚至“点个名都是倒数的。”而且大一又没找到学习方法,大二才开始紧追慢赶。“倒是每次都在进步,虽然没有拿过奖学金,但是慢慢来,不退步就好。”他很享受自己慢慢进步的过程。“因为很多结果不是你想追求就追求来的。虽然知道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但心里还是想做那个胖子。”他笑呵呵地说。
很多人不理解历史专业,会觉得这是一个冷门专业,他不以为然。“不了解的人才说历史专业前景黯淡。本学科生源稳定且量小,就业也一直比较稳定。何况历史更多的是培养一种思维模式,不管是看待问题也好,做事情也好,更多的是思维逻辑的训练,所以并不空洞。”他认为历史不是考古,更多的是对社会的反映,对各个门类各个学科综合的反思和提炼,更多的是为当下提供反思,而这对于他以后想从事的管理工作大有裨益。
有志于管理工作的代亮并未放弃其他学习管理专业知识的机会。他第二学位选择的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但是并不是说历史就没有用了,人员的素质测评与管理能从古代的选制度、评定制度里找到借鉴。从历史中寻找它的发展脉络和发展方向,什么是主流,什么是趋势,那么我现在所学的学科,它的主流、趋势,我可以灵活运用这些历史知识来把握现在所学的另一个门类。”
代亮并不支持大学生在校过早、过多地打工挣钱。“要多积累,因为钱是挣不完的,先投资自己,就像能力的原始积累,将来赚钱就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不能挣了小钱丢了大钱。”聊到现在很普遍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代亮认为现在大学生身上有一股傲气,但并不是傲骨,更多的是一种自大,自大的背后则是自卑。而且学生就业观念不正确,过高地估计了自己。“其实从底层做起反而能更好地了解一个集体。”对于时兴的大学生创业,他也有自己的担忧,“现在的创业环境不比以前,创业者想生存下来并不容易。”对于创业,他不想“小打小闹”,“如果要做就要做大做强!”
谈起对自己未来的期望时他却很淡然,和很多人的大志向、大情怀不同,“我不追求达到什么高度,不追求有多成功的人生,经营好自己的家庭、事业,让自己丰富起来就好。每个人都想达到一个高度,但这个高度不是一个结果吧,我想先把过程做好。”不急不躁,每一节课都认真对待,而当工作和学习冲突时他会将工作进行分类,只有非常急迫的事情才会放下学习,也正是这种分类式方法让他能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虽然学习上一直很踏实,但是代亮坦言,没有得过奖学金是自己的遗憾。他告诫大一大二同学要多和老师交流,亲其师,信其道,“很多人对老师敬而远之,觉得老师离自己很远,其实老师离你很近,只不过你离他很远而已。”
活得丰富,活得真实,这是代亮对自己的期望,也是他稳步前进的方向。
(记者 程云 李亚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