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华,河北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2013级学生,现已被保研至华中科技大学的新能源与自动控制技术专业。
初次见面,李泽华一身深色衣服,戴着黑框眼镜,表情稍显严肃,而他偶尔发出的低笑却显示着他的随和。采访就是在轻松的氛围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的。对于保研,李泽华有着准确的自我定位与充分的准备工作。李泽华表示他是在学院发来他有保研资格的通知后,才开始准备保研工作的。机会不可能无缘无故地降临。在此之前,他说自己没有信心能被保研,所以在大三上半年就报了考研班,为考研做准备。大一大二期间,李泽华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与好友们在自习室、图书馆度过的。他几乎不玩游戏,即便是看电视剧也会是看美剧,用以提高英语水平。这样看来,他的绩点高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据李泽华透露,为保研投放的简历中,绩点高和四六级成绩高是他的两大闪光点。那些生活中所坚持的或好或坏的习惯,都会在将来的某一天以或喜或悲的不同形式表现出来它的威力。
仅仅是认清自己还远远不足以让李泽华实现自己的目标,他还敢于尝试。保研也许是一场博弈,要有胆量尝试。李泽华在保研时选了很多名校,比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上海大学、湖南大学……总之,有希望的地方他都去试了。李泽华在上海大学的学长的帮助下和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导师取得了联系,得到了面对面沟通的机会;他积极主动地通过电子邮件向华中科技大学的新能源与自动控制技术专业的导师汇报对专业的看法、读研计划,将自己的优点尽可能展现出来。如保研结果所示,这些主动出击终究是有了回报。李泽华特意提出,名校的导师并不会看重本科出身,他们更加在意的是学生个人的能力与素养。“有想法,就去试!”李泽华用一种很肯定的语气说了这句话。在能追梦的年纪里就要努力追梦,千万不要让自卑绊住了前进的步伐。
蓦然回首,遗憾依旧。要是能重来……这种假设不会成立。李泽华在大一时加入了电子爱好者协会,却由于学习的原因没能坚持留下来。李泽华不无遗憾地表示,他错失了扩大自己交往范围的机会,错失了那么多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竞赛机会。虽说社团外的同学也能够得到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的消息,但毕竟会滞后。他提出忠告:大一大二的学弟学妹们,在不影响自己成绩的基础上,一定要多参加活动与比赛,去丰富经历,开拓视野。大学有的不仅仅是学习,大学之所以是大学,就应该是怀着宽广包容的心态,去学习。这种学习,不应该局限于书本,不应该局限于教室,不应该局限于专业,不应该局限于年龄。
心有规划,奋力追梦。在李泽华的规划中,研究生第一年要跟导师学习,多做项目,丰富经验,而研究生第二年就会到公司找工作,所以会充分利用大四与研究生第一年的时间充实自己。现在的他正准备托福考试,为将来的出国交流打基础。“我打算在读研期间,加入一些组织,锻炼自己。”每个人都会想象将来,正是由于将来的不可知,它才有千种万种可能,才会如此的空白,能任凭人们勾勒出千种万种模样。李泽华就是这样,有目标,有规划,有行动,虽然他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在慢慢改正。
大学,对于李泽华来说也许并不圆满,但又有谁能肯定自己的某个阶段是圆满的呢?而这“圆满”又是有着千百种定义的不清楚的概念。大学,对于李泽华来说,不仅仅是电脑上的那一行绩点能证明它的确存在过。还有两样东西也能证明,那就是,眼界和体魄。李泽华说平时他会收看与自己学科相关的新闻,阅读《学术报》,关注前沿信息。大学期间,李泽华在学习和运动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即便是大三很忙的那段时间,他仍会坚持早起跑步,晚上学习后还会锻炼四十多分钟。就是这样,大学时光匆匆而过。
只有走在路上的人才知道自己眼前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行走在路上的同学们,不妨像李泽华一样,不时地叩问自己,认清自己,朝着目标,按着规划,勇敢地大踏步地前行。
(记者 江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