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2013级河北大学历史学院学生,现已保送至山东大学。曾获得2014-2015年国家奖学金,2013-2014年国家励志奖学金,2015-2016河北大学优秀共青团员,2013-2014 、2014-2015 、2015-2016校级一等奖学金。
与其把郭燕描述成一个光环加身的大学霸,暖心、随和的邻家姐姐形象似乎更为贴切。交谈时,她的嘴角总是挂着淡淡的微笑。门外深秋的寒风咧咧作响,郭燕热情地和我们分享了她的故事。
那年高考,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她进入了河北大学历史学院,郭燕和大多数人一样,她对自己的专业并不满意,“刚学历史的时候,我不太好意思跟亲戚朋友们说我是学历史的。”
一年后,有一些人借转专业的机会离开了历史系。郭燕也有转专业的名额,但这一次,她没有跟大多数人一样。一年的历史专业学习让她对社会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它可以从一个小事件去看待大的历史问题,比如研究明清时期的玻璃,你会看到那个曾是社会地位象征的物品逐渐平民化、大众化的过程,很有意思。”她继续说,“而且,转专业后,你需要去适应新环境、去补习落下的功课。起步比别人晚,比别人更辛苦,但结果却不一定更好。”她对自己的务实毫不掩饰。
对于她曾经耿耿于怀的历史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现在的她也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大学中的任何专业都存在自己的就业压力嘛,但只要你的高度足够高,总会有一个合适的位置是属于你的。”也许正是这种“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造就了现在的郭燕。
她对读研的执念始于一次新老生交流会。“应该是大一那次历史学院的新老生交流会吧,就是一些已经保研成功的学长学姐们向我们传授一些经验。这之后我对保研这一类事情才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等到升入大二的时候,她正式确立了目标——成为一名研究生。
为此,她做了很多准备。她开始关注一些学术前沿的论文,参加了许多的社会实践。她说,论文和社会实践给予她许多的“礼物”。比如,论文中他人独特的见解、实践中问题的多角度辨析等等。而这些“礼物”是无法从书本里获取到的。虽然在这些方面了花费了很多精力,但她的学习成绩却没有落下过。在这里她与我们分享了一些经验:“期末考试来临的时候,其他人大概都是在前一周开始复习,而我在一个月的时候就开始着手了。这样的话不仅能充分准备,而且考试临近时也不至于手忙脚乱。还有就是平时的作息要规律,很有助于一些好习惯的养成”。她所说的虽是小事,却贵在持之以恒。
等到大三的时候,一些真正的挑战终于浮出水面。如果说前两年的艰辛大多数来自于她对自我的考验,那么这一年就是来自于很多方面。首先是复习记忆的压力,她的专业要求她把知识点反复记忆,她并不是一个擅长于记忆的人。这本身对她就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有一段时间总是背了就忘。再背,再忘。那时候真感觉自己要坚持不下去了。”郭燕摇摇头,轻描淡写道,“后来一想,既然都走到这一步了,我要是放弃的话,那多可惜啊。”
她身边的朋友,不打算读研的占多数。而选择以考研的准备争取保研名额的她,却比一般的考研或保研生更加辛苦。看着她们享受着较轻松的大学生活,她有时也会羡慕。“但是我觉得,既然付出的不一样,最后的结果应该也不大一样吧。”她不是一个很善于排除干扰的人,所以泡在图书馆里成了她的不二选择。一直喜欢看电视剧的她,保研之前再没追过一部剧。
如今已经保研成功的她告诉记者,“这两天刚看完《权力的游戏》第一季,她们(舍友)最新的都已经看完好久了。”她轻松地笑了。
学业之外的郭燕也是个有故事的人。
她对书法和羽毛球颇感兴趣。“哎呀,其实我就是在大一的时候练一练,玩一玩。不过都不是很厉害啦。”她有点害羞。她觉得在大学就不应该宅在宿舍里,外面世界的精彩是需要自己去体会的。透过她的空间,记者看到了一个爱拍照爱生活的郭燕。校园的四季被记录在她一条条说说中,把她文艺的一面清新地展现了出来。
曾经的她,还是一个不太能“张开嘴”的内向女生。据了解,高中时期的她是个相当内向的人。到了大一,虽然加了很多社团,但性格还是没太锻炼出来。直到大二她成为了班里的学习委员,有了许多与老师、同学打交道的机会,才逐渐变得能够侃侃而谈。得知我们的大一记者还没经历过体测,她压低声音,“告诉你们一个秘诀,其实你们做引体向上时可以偷懒的,只要……”说话时一脸坏笑。
谈到大学三年的遗憾,“我最后悔的就是没有多读一些书。我不太看得进长篇的东西,所以这两年我更多的还是在看学术论文。”她坦言,她身边的一些人从进大学时就比她懂得多,大学期间又在阅读里不断充实自己,结果他们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我们学院就有去北大读研的。”她的眼神中流露出些许羡慕。“要是能重来的话,在功课不紧的时候我一定会多读几本书的。”她认真地说。
“外面的世界有很多能让我学习思考的事情”。她讲述起她在回家的途中与列车乘务员聊历史的事。“有的话题我都接不上。他说他没事了就去本地的图书馆待着,慢慢得对很多历史问题都有了自己的看法。”
对保研成功的她而言,大四这一年可以说是再无压力。这一年,她不想过得像前几年那么累了。“多看看书。还有就是多出去看看,开开眼界。把自己欠缺的补一补吧。”
郭燕可能不是个天才,但她一直都在路上。所以,她成就了现在的自己。
(记者 李亚威 单北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