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大新闻网 文艺园地 正文

《七月与安生》:我活成了你,我也只有你

《七月与安生》海报

《七月与安生》海报

 

【影片简介】

一本名为《七月与安生》的网络小说火红面世,令在上海当上班族的李安生生活骤起波澜。她和好友林七月与初恋情人苏家明的少年往事不得以曝光,想不到早已尘封的过去,竟在十多年后再掀起滔天巨浪,改写她们的未来……

“13岁”奏响了青春序曲的第一个音符。七月(马思纯 饰)与安生(周冬雨 饰)从踏入中学校门的那一刻起,便宿命般地成为了朋友。她们一个恬静如水,一个张扬似火,性格截然不同、却又互相吸引。她们以为会永远陪伴在彼此的生命里,然而青春的阵痛带来的不是别的,而是对同一个男生的爱——18岁那年,她们遇见了苏家明,至此,成长的大幕轰然打开……(来自网络)

【影片评价】

带着普通的心情去看了这部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普通的电影,而后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复,点点细碎的情节和对白在脑海回放,说不出道不明的种种情绪相互交织酝酿。七月与安生,看似两个个性迥异的女孩实则如同一个躯体里的两个灵魂,花开两朵,一莲并蒂,一个像白玫瑰,圣洁如雪,一个像红玫瑰,热情似水。在她们身上,我似乎看到了每个人的影子。

在走进电影院之前,我感觉很多人对它的期待并不高。想来也难怪,狗血俗套的剧情,拙劣的演技是很多人对国产青春片形成的固有印象。但这部电影却可称之为一股清流。是的,文艺不死。《七月与安生》中每一处细节方面处理的细腻和恰到好处体现了导演曾国祥的风格,像是清新滤镜下的每一秒缓慢流逝的青春,暗哑沉缓却又撼人心魄,前后关联,一气呵成。而其中叙事技巧和视角切换则无疑要归功于陈可辛。有人说:“陈可辛有一种把小故事拍成大格局的能力”,他拍的电影,虽是描述普通的世间情感,却总能赋予人物以饱满的性格从而使立意和格局更显高远,使得同样拥有怀孕、闺蜜、双女主、反目成仇等狗血剧情关键词的《七月与安生》给人以深入灵魂的震撼。影片中以网络小说开篇,以七月与安生两人不同的视角、回忆与现实之间的切换表现出一种恍惚的哀伤,使其在倒叙、插叙直至结局的三重反转中步步推进,几分惆怅,几分汹涌。每个人似乎都能在其中寻找到自己的影子,而在友情和爱情的背后,实际上更多的是人生一步步的失去、告别与成长。

在青春片和文艺片中,一对闺蜜爱上同一个男生是很常见的桥段,人们将男主称之为“渣男”。在年少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无法理解,爱这种东西竟是顷刻之间便可以改变的。这部影片中的男主与其说是主角,不如称之为两个女主的配角,仔细想想,他也不过是做了二人关系几近破裂的最后的导火索。但不可否认,他的摇摆不定对于两个女孩来说都是伤害。如果说最初喜欢七月是一见钟情,那么他之后的摇摆便大概是因为温柔安稳的七月是结婚最合适的伴侣。看完电影之后,我竟生出了家明其实爱的是安生的想法,影片中他最开始踩着的影子是安生的,后来的玉佩是送给安生的,他的送别是为了安生,纠葛和摇摆不定是因为安生,关心和温暖也是给安生的。或许从家明见到安生的那一刻起便被她明亮清澈的大眼睛、洒脱不羁的个性所吸引。正如他所说:“跑步的时候心里很平静,可以什么都不想,从十八岁认识你开始,我就一直在跑步。”安生的离开演绎了作为闺蜜的让,而七月的平静和若无其事则是心酸的忍。成长带来的阵痛伴随着不可分享的爱情使友情支离破碎,两人之间数十年的羁绊又岂是轻易可以计算清楚的?正如这个世界永远不是黑白分明的,更多的是深深浅浅的灰。七月沉静外表下的忍是因为友情,更是因为爱情,安生的让大概也是如此,而后长达五年的“问候家明”不过是难以掩饰的小小思念。

然而我更愿意理解成她们的友情早已超越了爱情。这也是这部影片打动我的地方所在。她们像是河流的此岸与彼岸,一个站在此岸,恬静安稳,岁月静好;一个奔向彼岸,张扬疯狂,向往远方。要经过多少流浪,才能像心中的另一个自己投降。十三岁跳着踩影子的她们并不知道踩住的其实是对方的一生,也是另一个自己。看似性格迥异的两人能够成为闺蜜,实际是因为骨子里都带着彼此的气质,互相向往又彼此折磨,互相拥抱又彼此伤害。她们的友情是难以用理解、包容来形容的。一句“我恨过你,但我也只有你”形容地恰到好处。明知是伤害,却也在伤害过后重归于好。从十三岁开始,七月便想要对安生好,而后安生成了七月平淡生活中的惊喜波澜,七月则是安生孤独世界中唯一的光亮。影片中人生的互换将两人潜藏在骨子里的性格挖掘了出来,她们过上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周冬雨和马思纯的演技不必多说,二人的服装安排确是更显独特。开始时安静的七月多穿的是蓝色的衣服,热闹的安生常穿大红的衣服,当两人互换人生后,衣服的颜色也随之互换,这两种颜色分别代表着两人鲜明的个性,而最后玻璃橱窗上倒影的两个人都穿着白衬衫,褪去了颜色,也代表两人早已互相原谅。但我更希望每一份友情都不用非要经历如此考验,一直单纯如初。

“最深沉的爱莫过于你走之后,我活成了你的样子。”两人的冲突中七月不可避免地站在命运制高点上想要赢过命不好的安生,无论是金钱、生活方式还是爱情。而我认为,两人从亲密无间到分崩离析是因为价值观的不同。这一切的根源便是家庭和性格。命运与生俱来的不同造就了两人顷刻翻覆的人生。因为家境好,安静乖巧,学习好成为所有人眼中的好女孩的七月注定会有优越感,因为身处单亲家庭,偏执疯狂的安生注定会充满孤独,努力挣扎,颠沛流离。她们似乎是了解对方的,但又无法避免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待别人。

正如千千万万个矛盾的你我。似乎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安生,表面却是七月,拥有着安稳平淡的幸福,上学,毕业,工作,结婚,生孩子,并没有什么不同,过着看得见尽头的人生。而内心隐藏的安生是平淡生活的英雄梦想,是对自由和理想的渴望,是想把日子过成诗,想去旅行体验不同人生的勇气。人们总是被与自己相反的人吸引,欣赏彼此的闪光点,却因为太了解而分开。可能每个人都习惯了伪装,将安生藏在心里,却和七月一样戴着面具穿梭于城市之间,亦或像安生一样装腔作势地勇敢,内心却渴望安稳。无论怎样,希望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真诚热烈地活着,并热爱这样的自己。

最后的三个结局中,我更喜欢安生小说里的结局。七月开始自由地漂泊,而安生活成了七月,代替她安稳地生活下去,时间并没有定格在27岁,每个人都活成了自己的模样。七月最后的仰头和《情书》中有异曲同工之妙,使影片的悲伤色彩显得不那么浓重,而更显文艺。

如果可以停在过去,没有交错的时空和岁月,宁愿永远不知道长大的滋味,也能相互拥抱分享。只是人生是一场盛大的别离,没有人一无所失,告别和成长总是来得猝不及防。《七月与安生》在带给万千你我代入感的同时,更让我们思考人生、情感和命运。若你在安稳中渴望自由,愿你不再失望;若你在流浪中贪恋安稳,愿你不再彷徨。

(作者 单兰欣)

责任编辑:杜筱芦
0

最近更新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我要报料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2011 news.hbu.cn. All rights reserved. Best view 1440*900

河北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北京中科之源技术支持

冀ICP备05007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