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马晓,远远看去,一袭蓝袍的她,像从傍晚幽兰的夜色中流出,清冷而端庄。走近,两句攀谈,三声笑语,一个操着半口电台腔、大方爱笑的北方姑娘形象渐渐丰满起来。
她是2012级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四毕业生,同时也是2016级河北大学研究生学院的准学妹;她是在校电视台任职近三年、有过新华社实行经历的严肃新闻人,也是获过保定市导游大赛前三甲的导游小妹;她是演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演讲者、雄辩家,也是舞台上娇媚纤柔的舞者。“我应该不是个很典型的‘优秀毕业生’吧。”她开玩笑说。
她的优秀,确实跟常见的毕业生有所不同。她的成绩和优秀毕业生名单上其他人比起来并不突出,但她在校电视台、院主持朗诵团、舞蹈队中担任重要职务,在各种高规格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这样的经历为她的履历增添了鲜艳丰满的色彩。
在主持工作上,她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但在众多校内外主持任务中,她的表现与专业人员不差分毫。“我们也接过一些商业的主持演出,大家也都不会觉得水。”她开心地告诉记者。大二的时候她参加了保定市导游大赛,获第七名。大四上半年又去了一次,这次是个第二名。在问到参与这些活动的初衷时,记者提到一些人搞社团活动是为保研评优增加筹码,她嗤之以鼻:“中间也遇到很多困难,别人都有团队参谋着,我是一个人,最后进步了,真的蛮开心的啊。要是说初衷的话,这只是一个对自己的期许,何谈目的呢?”马晓还有写些小东西的习惯,“这些就像是小日记一样的吧,记录了日常的一些收获想法。”四年下来,这些“小日记”已经有二十几万字了。
在管理学院天南地北的保研目标院校名单里,马晓名字后填的“河北大学”尤为显眼。谈到她为何选择本校保研时,她讲出了自己的思考。她大三在新华社实习,经历过几天“北漂”的生活。“每天被裹在人群中,被人潮推着往前走,挤来挤去,挤上地铁的人也没几个。我倒不是排斥累,只是不喜欢这种没有选择的生活。”她又叹叹气,“不过看到别人去人大、南开,自己也会很羡慕。”她顿了顿,“不过,如果真能回到那个时候再选一次的话,我的选择应该也不会变的。”她坚定地说。
认识她的人都说,她特别擅长跟人沟通,但有些强势。她说:“可能每个人都有很多面吧。就像我们刚认识,你可能觉得我是个很轻松,很有意思的人,可我有时候也会很无聊,很严肃啊!”她认为,她大学四年最大的成长就是构建起了自己的认知体系,有了自己的独立判断。她谈到大一时,如果有人说她某件事做的不好,她一定会很认真地去想哪里有问题。“现在嘛,如果有人说我一件我觉得已经做的很好的事情有毛病,我可能不会太在意。毕竟一个人一个标准嘛,我没办法去满足所有人的胃口。”
马晓与新闻有着剪不断的“情缘”。她从小便对新闻怀有理想。“小时候老师不都问长大想干什么了么?老师,科学家,记者,警察。我就选了记者啊。”马晓开心地笑了出来。可能也因为从小的理想,她大学很积极地参与到校电视台的工作中来。
虽然她对新闻情有独钟,可她的研究生方向却选了旅游管理。她回答:“本科呢,是因为分数不够,就报了旅游管理。到大学后,也对一度新闻方向的就业充满好感。”但现在,她对新闻有了不同的认识。“本科期间在学术方面更深地了解了新闻行业,在新华社实习后又在社会层面有所体会,感觉现在的环境或许不太能实现自己想要的新闻价值。而且我并不讨厌自己的专业,就继续学下去啦。”她又补充,“如果以后有足够好的机会,我还是更希望做新闻方向的工作吧。”
她与父母的关系已经不能用“亲密”来形容。比起长辈、晚辈,他们之间更像是忘年的挚友。“我有个好爸爸,当然妈妈也好!”她骄傲地说。很多时候不开心了,跟爸爸打通电话,她的心情就会好很多。“我男朋友爱唱歌嘛,有一次我让他唱着,我给我妈开着免提,她在那头听着偷着乐,跟老小孩似的。”她狡黠地笑着。“在读书上呢,我爸是个文科生,小时候总带着我读书,对我影响真的挺大的。”在处对象上,父母一直反对她找离家太远的。“可真找了以后他们也就慢慢接受了。他们很在意我的幸福跟感受,我很庆幸有这样的爸妈。”
关于爱情,马晓说得格外的多。她有一个广西的男朋友,她要读研,男孩要工作,他们即将面临异地恋。在这个毕业季即分手季的年代,这份爱情并不被人看好。但她却有她独特的思考:“我觉得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谈朋友可能说是两个人的生活,可很多时候还是要学会独处的。异地恋也有好处,比如可以让人更快地成长起来。”谈到另一种不幸的可能性时她回答,“虽然我对待这段感情真的很认真,可如果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最终没能走下去,我觉得也是我一段非常美好的回忆。”记者担心她男朋友看了会不会不开心,她却很释然。 “不会的,我男朋友也知道我这个态度,他也很赞同。可能就像他说的: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吧。”
谈到未来,马晓露出一脸的向往。她说,她未来房子里有两样东西是必不可少的——书房和健身房。“我和他都是离不开书的人,书房要大,要有阳光。健身房里要有那种吊着的沙袋给他,我要一个跳舞的垫子。然后两个人下班了一起出去散步,他洗碗,我拖地。”她不想让孩子上幼儿园,“我想教小孩国学,还要减少小孩的英语学习量,我觉得这两个东西一起学的话,压力会很大吧。”她一脸欣慰,好像这一切都近在眼前。
作为一个非典型性优秀毕业生,她为学弟学妹们提了几个小建议。首先成绩不能太差,不能挂科;平时注意培养沟通、表达能力;该懒的时候懒,但不要懒太久,一定要做点什么事才行。
也许在旁人看来她并非尽善尽美,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在河大的6月里,她将继续优雅而快乐着。
(记者 李亚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