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大新闻网 毓秀人物 正文

【最美志愿者】董想:愿善行,越行越远

志愿者这支队伍,无疑使善行的力量大增。他们不仅自己成为奉献与爱心的一份子与榜样,更让更多的好心人通过他们成就新的希望。

董想是一名电信学院的15级新生,这个简单纯朴的女孩也在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从她谈及自己参加志愿活动时那闪闪发亮的眼神可以看出这其中她的快乐与欣喜。

刚刚大一的董想迄今为止已经参加过很多的志愿活动,去敬老院陪陪老人,到公园捡捡垃圾,这些在我们看起来或许有些无聊,但董想谈起这些活动时脸上却是满满的笑意。随行队伍去捡垃圾的时候,不停地弯腰,起身,满身的疲惫。可当听到一位母亲对孩子说:“看这些哥哥姐姐多辛苦啊,可不能再随便把垃圾扔在地上了。”董想说那一瞬间这些原本的疲惫仿佛都消失了,“也许我们做志愿的更深层涵义就在于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吧。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改变,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行动,这便是最美好的开始。”

“用爱温暖孩子们的冬天,2015善行100·温暖行动”是我校参与的中国扶贫基金会爱心包裹项目的冬季活动。她参加了这次活动的每一次募捐,被推举为募捐小分队的队长。凌冽的寒风、持续的低温、数不清的拒绝,都不曾动摇她,一次次地询问,一次次地介绍,一次次地向前,她说她知道小朋友是多么需要这些,只要多坚持一下,说不定能帮助更多的孩子。谈到其中的困难,她笑着说;“其实这并没有什么,我能理解那些不相信我们的人,换位思考,担心受骗是正常的,但也有更多的人是愿意相信我们的,有一个女孩看着和我们年纪相仿,在听了我们的介绍后毫不犹豫地捐了两百。”她弯弯的眉眼中向我们传递的是善良,是理解。

连续六周的辛劳,总计超过十三万的善款,这意味着将有几千孩子从中受益。董想说,当她们超额完成任务,在邮局门口跃起的那一刹那,脸上洋溢的是幸福的笑容。相信那笑关乎收获也关乎奉献。

谈起选择成为志愿者的原因,董想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她小学五年级,也就是汶川地震那一年,学校组织同学捐款,在大多数人捐五元或十元的情况下,一位瘦小的同学却抱着自己的储蓄罐交给了老师。董想说:“我记得那个小朋友并没有多么突出,当时的自己也并没有那么大的觉悟,只是觉得学校让捐就捐好了。”这对她来说是震撼的。或许正是这件事在董想心中埋下了志愿、奉献的种子。正如她所说,志愿的意义不仅在于做完一件事,帮助一些人,更在于带动更多的人行动起来,传递爱与温暖。

在问到这些活动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时间,会不会有厌烦情绪时,董想很爽朗的说:“当然一开始会有,可投入到这些活动时会有不同的感受,真的会爱上这里。而且还有很多的朋友。学到挺多东西的。”

她说得对:“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这样一个善良又富有爱心的女孩子,她周身盈润着的也满是爱的光,“只是想做一个好人。”

我们明白,时代从来就是在每个人的参与中前行,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历史里。董想用她自己单薄的臂膀去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用爱与希望的力量去感染和引导更多的好心人,这其中,包含了一个小女生的勇敢与气量;这其中,浸润着对人的关怀、对爱的渴望。感谢董想,也感谢每一个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们。 

 (记者 许晓琪 张帆)

 

董想_副本

董想

责任编辑:吕晴
0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我要报料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2011 news.hbu.cn. All rights reserved. Best view 1440*900

河北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北京中科之源技术支持

冀ICP备05007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