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为父亲洗脚
李明在沧州南皮绘制文化墙
为了撑起家庭的重担,15岁的他便开始多次休学,四处打工;为了照顾卧病在床的父亲,18岁的他虽然学习成绩优异却选择了放弃高考;20岁的他为了尽孝,背起父亲上大学,把整个家庭扛在肩上,行走在漫漫求学路上;他处境艰难仍不忘感恩的孝行,感动了师生;他百折不挠、自强自立的精神,赢得了称颂……他,就是河北大学艺术学院2012级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李明。
李明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自幼父母离异,父亲下岗失业,长期没有固定的工作,在生活的重压下父亲的身体一直不好。李明为了撑起家庭的重担,从初中开始便多次休学,四处打工。2011年4月中旬父亲突发脑梗,他在高考前夕再度休学,照顾卧病在床的父亲。为了赚取医药费,李明去工地搬过砖,洗过车,去过养殖场、木材厂当工人。为了父亲他拼命地工作,从来不觉得苦和累。他说:“和父亲在一起生活,我心里就觉得特别安稳、踏实”。在李明的悉心照顾下,父亲的病情渐渐稳定。每当夜深人静时,李明心里总是不甘愿就这样靠打工生活下去,他还想继续自己的求学之梦。为了考上大学,他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到教室学习,晚上宿舍熄灯后到楼道借助声控灯继续苦读。正是凭着对梦想的坚持和顽强的拼搏,李明考入了河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
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4月,在李明大二的第二学期,父亲又一次突发脑梗,住进了急救室。正在学校上专业课的李明听到这个消息匆匆请假赶回家里。白天带父亲检查治疗,晚上打地铺细心陪护。他身上只有学校发的三千多元的助学金,这成了父亲的救命钱。但是急救室一天的费用就要五六百,李明为了省钱,每天只吃馒头咸菜。这样连续吃了三天,李明看到街上热气腾腾的大饼,但细算一下吃饼比吃馒头要贵一元,还是选择了吃馒头。晚上坐在地铺上,他不敢合眼,生怕父亲有什么闪失。李明想,一定要拼尽全力保住父亲,就这样他坚持了七天七夜。普通家庭需要两三个人轮流照顾一个危重病人,李明却只有一个人忙前跑后,几天下来他憔悴了不少。度过了危险期,李明为了节省费用将父亲从医院接回“家”。那是租住的一间不到10平米的小屋,里面只能放下一张单人床,一张破旧的桌子,桌子上还摆着一碗醋泡花生,那是父亲平时用来“治疗”高血压的,墙上贴着李明为父亲画的画像。已经习惯了让父亲睡唯一的单人床,李明回到家又打起地铺。
这次突发脑梗使父亲左半身都失去了知觉,不能动弹。有一天父亲睡着了,李明心想为父亲办理医疗保险可以省下些费用,便悄悄出了门,等他火急火燎地回来时,发现父亲躺在地上。李明又气又心疼地说,你怎么在地上?父亲无力地回答,我只是想自己喝口水,没想到现在这么不争气!李明心里像打翻的五味瓶,忍住眼泪将父亲抱上床。父亲的身体还需要继续治疗,生活也已经不能自理,饮食起居都需要人照顾。作为儿子他既想好好照顾父亲,又不想放弃学业,放弃自己热爱的艺术设计。李明对父亲说,跟我去保定吧,我带着您读大学!
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知道了李明父亲生病的消息,第一时间筹了几千块钱送到他家,班里同学自发捐款,为李明父子在保定租下了一处房子。2014年6月20日,李明背起父亲,开始了漫漫求学路。
回到保定后,他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先帮父亲做好饭,喂饭、喂药、擦洗过后,再将水、小便盆等放到床边,把父亲安顿好,再去学校上课。下午背着父亲到医院做康复治疗。自己课余时间研读医学书籍,为父亲做保健按摩。晚上到培训班教孩子画画,为父亲赚些医药费和生活费用。这就是李明的一天,一年365日,天天如此。
由于病痛的长期折磨,父亲经常情绪不好,发脾气摔东西,甚至半夜醒来折腾。李明经常安慰父亲:“有我在,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在他的坚持下,父亲渐渐能起身坐起来了,精神状态也好多了。李明在这样艰苦的学习环境下,在期末考试中仍然拿到了全班第四名的好成绩,并坚持每晚在外打完工后抽时间参加专业比赛。李明是一个坚强的孩子,每次都说:“我还撑得住”。
李明“背着”父亲上学的事迹引起了学院和学校领导的关注,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张朋钊带领老师和同学多次看望李明和他的父亲,并送去米面油、鸡蛋、电饭锅等生活必需品。学校党委书记王洪瑞得知此事后,将李明作为五名联系学生之一,经常与李明保持电话和短信联系,并联系了体检中心免费为其父亲做体检,还为其推荐美国威尔鲍温的《不抱怨的世界》、梵高传记《渴望生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张维为的《中国震撼》等书籍。艺术学院贫困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给予了李明最大程度的资助,确保他不会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艺术学院全体教师自发为李明捐款献上爱心,同学们也主动到李明家帮助他补习功课,并轮流帮他照顾父亲。自从回到保定重返校园,学校领导老师与同学们给予他经济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持,让李明脸上恢复了阳光灿烂的笑容。
李明是一名品学兼优、自强自立的好学生,他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所以倍加珍惜,努力在各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在专业学习上,他勤于钻研,比别的学生更加刻苦努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获得过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他积极参加专业比赛,三项作品获得了两岸时报金犊广告大赛优秀奖,一项作品获得了one show中华青年创意大赛优秀奖。他大一时在班里担任学习委员,大二下学期分班后因乐于帮助同学被大家推举为班长。李明还担任了艺术学院学生会自强社社长一职,他希望能通过这个平台为其他家庭困难的同学服务。
他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志愿活动,利用专业所长多次到农村绘制文化墙。有的时候是烈日炎炎,汗流浃背,几天下来皮肤能晒暴一层皮;有的时候却是寒风刺骨,滴水成冰,颜料僵了,手也冻裂了,绘制难度很大。但是李明从来没有抱怨过,他笑着说,以前在工地搬砖的时候比这个辛苦多了,这点小事不算什么,能用专业所长为农村文化建设做出一点贡献觉得很满足。
在生活上,他深知生活费来之不易,花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在食堂只吃最便宜的菜,一年也不买一件衣服。班里其他同学都用智能手机,但他只用着一款不到一百块的早已过时的手机,但他也从来不与班里的其他同学攀比。生活的艰辛没有压垮他,倒让他比同龄的孩子更加成熟懂事。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比别人更多的付出也让李明收获了很多。三年来他也先后荣获了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文体活动积极分子等多项荣誉称号。面对荣誉,他不骄不躁,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他人的感受。大二时李明荣获了优秀学生干部的荣誉称号,但是他主动找辅导员老师说:“老师,我已经有很多荣誉了,班里其他班干部也为班级做了很多贡献,这次就把优秀学生干部这个荣誉称号让给其他同学吧!”李明的无私奉献精神让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感动。他在孝亲、自立、自强、学习、工作等各方面的表现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认可,2014年5月学院推优入党,仅在大二的学生中优中选优推举了五名同学,李明因为品学兼优得到了推荐,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李明心里,最艰辛的日子已经过去,虽然经历了不少困难和艰辛,但是,有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他又是幸运的。他收获了满满的关爱与友情,很感恩,很知足。李明说,我一定会在各方面努力提升自己,争取早一点回馈社会,做一个有更大价值的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