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评论员 甄巍然
每个凡尘的生命都曾在某一刻思忖过一个问题:信是什么?我信任谁?
信仰、信念、信义、信任……每个词虽内涵不同,却都基于一个共同的词根“信”,也是以情感上“信”的笃定与忠诚来延伸出的某个意义范畴。
可是,我们的信任却连连遭遇陷阱和打劫绑架。
片段一:骚扰电话何其多,却是无人监管。
“您好,这里是中国邮政,您有一封邮件一直未取已到规定期限,如需了解详情请拨……”
“您好,这里是**公安局,您被卷入一场财产安全案件,如需了解请拨……”
“您好,这里是**法院,现有一封您的法庭传唤书,需要了解详情请拨……”
……
号码多是“+00”开头,来电显示美国、加拿大、英国等等。
似有太空来电之感,每每接到都知晓是骗子所为,心下反感,却似乎更是无可奈何。
聚会时,闺蜜警告我说:“一定不要相信这些乱七八糟的电话,我同室刚被骗了三十多万。”
这该死的骗子!
既同情她,又想说她怎么那么傻,轻信别人?!
片段二:年底贼出没,小心防范。
年底了,忙碌了一年的人们都盼望着放假、过年,歇一歇。小区物业在每个单元的门口都贴上了一张公告,不是关于小区物业管理,也不是什么文件精神,而是年底的安全警示,大意是提醒业主晚上睡觉要锁上门窗,谨防贼出入;有人敲门一定要问清楚,不是熟人尽量不要开门,谨防各类骗子行凶……
片段三:出家人也打诳语
某日出去参加一学术会议,主办方比较土豪包吃包住,还选择了帝都的星级酒店,心里美美哒!在酒店大堂等人,遇到一个歇脚的大师,着一身佛家衣装,面带善意笑容,头上似腾着祥云光环。他主动招呼我坐过去,出于礼貌,我坐到了他指定的离他较近的座位。
大师煞有介事地跟我开始了一番“天机”泄露:“施主,面带福相,运势可谓上好……不过,有几句话不得不跟施主说,您要控制自己的脾气,少动怒。出家人不打诳语,施主有时间最好去一趟五台山行个佛缘。今日有缘,我送您一佛家护身符……”
随即,他从兜里掏出一个亮黄的锦缎包裹的东西递过来,我马上警惕起来,边起身推谢边匆忙逃离。
片段四:送茶叶者索要小费
那天也是巧了,连着遇到不同形式的“陷阱”,刚从出家人主动送符的热情中逃离出来,出了酒店就遇到一个男子,从一辆商务车上下来,直冲我走过来,带着焦急的表情对我说:“您好,我这有些茶叶想送给您!”
我被这突如其来的热情吓了一跳,马上推辞婉谢:“不,谢谢,我不需要。”
他马上解释:“不是卖给您,是送给您!我们老板要出国,这些准备送礼的茶叶没地方放,就想送人了得了。”
我疑惑,怎么可能?但出于礼貌还是回应了一句:“你可以放在车里啊?”
“车也要出海关,茶叶实在是没法放。”
老板下了车,递上名片,解释说:“这是八百多一盒的茶叶,现在送给您。”
“不,不,那多不好意思。再说我也拿不了。”
“没关系,咱们也算是有缘分,您如果实在觉得不好意思,就这样,您给我们司机师傅一点小费就可以了。”
我的心被什么给蛰了一下,断然拒绝,再不纠结礼貌的问题。
片段五:微信里警惕声连连,心下寒颤颤
某天,微信被“抢孩子”的视频刷屏,警察一把拉住孩子,紧接着是一男子抓住那个貌似抢孩子的妇女狠狠地用拳头锤打着,围观的人群冷眼旁观。后来也有辟谣,说中间有误会,并非真是抢孩子。但许是视频视觉冲击挺大,当天晚上我做了一个可怕的梦:差点把孩子丢了。我疯狂地找,终于找到。却又接到一个诈骗电话……
梦里梦外,尽是崩溃。
今天,朋友圈又被“2016微信公开课”瞬间刷屏。人们都晒出了大数据分析下每个人的微信社交记忆和结构图,一个个可圈可点的人和故事。
明明是微信利用大数据制造的又一个温情体验,却马上被绑上了一个可怕的炸弹:“点击链接就会把支付宝的钱瞬间转走!”
我没敢点开,甚至都不确定是不是微信推出的温情体验了,一切真相似乎都无从考证,朋友圈里传的都是“传言”,真相被淹没在一堆冰冷的没有温度的数据里。
划屏的手指瞬间石化,心下茫然。
关于信仰,坦白说,作为一个多年浸润在红色教育中的我,已然错过了信仰某个宗教的机会;即便当下,仍然缺少这种土壤。不过,好在,尽管没有信仰的我却也并非没有精神寄托或精神皈依。我把一切宗教都当做一种文化来看待,去认识和审视,却经常仅用一句简单的歌词来描述自己的信仰:“心中有佛,行善就是衣钵。”所以,我常告诉自己,信仰是在心里,在行动中,我的信是“善”。
曾经闺蜜们评价我最多的是:单纯,善良,热情,缺心眼。
以前打心眼里喜欢这评价,特别是“单纯”——不就是“傻”的代名词吗?
尽管不悦,但好在都是闺蜜,即便毒舌,也是“口剑腹蜜”——知道她们是爱我的,也便偷偷释然了。
现在想来,我也不再单纯了,因为曾经在骑车走夜路的时候被人碰车子,链子掉了那人帮忙修理,因为他比划着不说话,单纯地以为他是聋哑人,单纯地以为他是出于善意帮忙,完全放松警惕,最后,钱包手机被偷走,我还跟贼人道谢说再见……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经历越来越多之后,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也越来越不一样。
见到街上行乞的人,不再是同情的怜悯之心,而是充满了警惕的厌恶之情;见到任何一个寻求帮助的人,最先思量的便是这是不是又一个陷阱;见到要求献爱心捐款的人,也是唯恐避之不及。
我们努力地擦拭眼睛,仍然看不清这个世界。
于是,我们用冷漠一层层包裹,善良的内心再也感受不到世界冷暖。只好贴着安全的墙边,踉跄着,逃离般地,游走在这个乱糟糟的世界。
也忍不住问一句,是不是真的没有力量去打击这些行骗者?是不是真的不能相信任何人?
如若这个世界从此没了信任,每一天离开熟悉环境的我们,不是去放飞心灵,而是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我们的生活将会多么疲累?又将失去多少爱与被爱的机会?
但如若继续我们的信任,那些单纯的心灵又要被云里雾里七绕八拐的行骗伎俩蹂躏多少回?
2016,但愿信任从“全民打击行骗行为”开始,让我们的心灵都被善的信仰引领,被单纯的信任温暖和包裹。(作者简介:甄巍然,副教授,笔名西土一瓦,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系副主任,微信公众号“女文青的瑰蜜部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