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大新闻网 文艺园地 正文

《兄弟》:天翻地覆慨而慷了,我们还是兄弟

兄弟

《兄弟》

 

书籍评价

余华的书,说不上辞藻华丽,确实扣人心弦。

余华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能够把握小人物的生命轨迹,并把这种轨迹潜移默化的转化为整个时代的象征。这种表现手法,在《兄弟》这本书上发挥的淋漓尽致。

“李光头坐在远近闻名的镀金马桶上,闭上眼睛开始体会轨道上的漂泊生涯,四周的冷清深不可测,李光头俯瞰壮丽的地球如何徐徐展开,不由辛酸落泪,这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在地球上已经是举目无亲了。”这是小说的开头,没有刻意的描绘悲伤,却无时无刻让我们有种孤独伤感的感觉。而这也奠定了整本书的感情基调,这故事,终将是一个悲剧。

这是本跨越了四十年,两个截然不同时代的小说,在这起起浮浮的四十年,人的命运也在不断变化着。与时代共同成长的李光头与宋钢两兄弟的命运更是诠释了什么叫人事无常。

上部主要是写的黑白颠倒的文革时期,连善与恶也变得模糊的时期,甚至连小人物也难逃干系。这些小人物的命运我们姑且分为三类。

第一类:无罪之人的悲惨人生

宋凡平是两兄弟的父亲,他的形象是忠厚的,他可以不顾闲言碎语去挽救一个家庭,去帮助任何境况的人物。他这样的伟岸与善的象征,在人生的最后却被人拳打脚踢,惨死在火车站,被苍蝇吞噬着鲜血,甚至连尸体都不能完整存在。他的罪行徒有虚名却逼迫压在身上,他是那个时代大多无罪之人中的一个代表,有口不能言,有痛也无人知。他们的悲惨人生是被逼无奈,也是时代的罪恶。

第二类:无罪与有罪的转折人生

典型代表便是孙伟一家,他们曾是“罪恶”的无罪分子,他们曾经傲慢无礼的欺压宋凡平一家,风光无限的作着道德恶人,时代红人。他们本能生存,却偏偏被命运开了玩笑。时代将一个家庭活生生的摧毁,孙伟被人残忍害死在父亲眼前,他的父亲在曾经关押宋凡平的监狱里面无表情的将钉子钉入大脑,而他的母亲最终流离颠沛,被人耻笑。我们可以说是“恶有恶报”,而他们的转折人生,我们却都不能视而不见。

第三类:无知的无罪人生

在我看来,这种人以刘作家、赵诗人为代表,他们的无知,是心灵上的无知。时代对这种无知之人往往是宽恕的,他们随波逐流,见风使舵,紧跟着大流。他们内心虽与李光头有同样的不堪思想,却对李光头嗤之以鼻,高谈道德规范。他们有罪么?诚然没有,但在善良被诬陷的时候,他们可以违背道德去欺压;当善良崛起时,又故意清高自作圣人。现在的我们会骂这些人的无知,殊不知,无知便是那个时代最好的生存法则。

如果只看上部,我们会为那个时代而惋惜,也会稍显平凡。然而下部,却用另一种方式让你深深感受到人生的荒诞与奇妙。

下部里主要讲了李光头与宋刚两兄弟截然不同的命运历程,形成鲜明的对比。

少年时期的李光头偷看女人的屁股,满口黄段子,投机倒把,是个十足的小流氓,却以卖屁股的秘密让自己在那个贫乏的时代安然生存。而成年的他从垃圾中找到了财机,最终发家致富,甚至成为全村GDP的象征。他贩卖旧西装,举办“处美人”大赛,无一不获成功。很多人都会觉得恶俗,骂他满头脑的流氓思想,但我们不能否认他本性里的简单与善性。他孝顺母亲,虽然家徒四壁,仍让李兰在享受中离世;他坚信善恶有报,对朋友讲义气;而对于爱情,他更是一心一意,风流一世,却只爱林红一个人;对于兄弟,他曾说“就是天翻地覆慨而慷了,我们还是兄弟”。这样的一个人物,我们爱不得,却又恨不起。

宋刚继承了宋凡平的优点,并在李兰死后坚守着“最后一口饭让给弟弟吃,最后一件衣服让给弟弟穿”的生活原则。他是中国传统好男人的象征,有责任感,有担当,却一生为情所困。他的思想保守,恪守生活的原则,生活却欺骗了他。生活让他一贫如洗,备受折磨,让他浪迹天涯,最终怀着平静的心死在夕阳下的铁轨上。

李光头和宋刚是兄弟,他们的命运随着时代的变革而变得阴差阳错,一切的阴差阳错又都是自食其果。他们处于时代的交接点,在那个阶段,人们往往处于精神迷茫期,那个时代的小人物们,难以寻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错的是对的,对的反而要受尽折磨,他们不得不分为两种人,一种叫李光头,一种叫宋刚。他们是两个时代的象征,因而我们也可以称这两种时代为兄弟,天翻地覆慨而慷了是兄弟,生离死别了也还是兄弟。

我认为余华是抓的住核心的,他用通俗的语言将以李光头和宋刚为代表的小人物们立体化的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又完完全全的解构了那个社会,给我们极强的代入感,于两人的人生中体会悲欢离合与时代的变迁。

  余华曾表示,《兄弟》一书是一本脱离了控制的书。这点儿我是深表赞同的,这是一部你一定想要一口气读完的书,因为李光头和宋刚渐渐有了自己的意识,他们脱离了束缚,向着自己的人生方向兀自走去。他们怕是想要表达他们那个时代,怕是想要寻找自己的归宿。这个归宿,叫做沧桑命运。我们读到的,却是辛酸人生。

李光头漂泊在太空的轨道上,他才明白在地球上,只剩下自己孤苦伶仃,整个时代都落泪了。

(作者 孙平)

责任编辑:丁振寰
0

最近更新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我要报料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2011 news.hbu.cn. All rights reserved. Best view 1440*900

河北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北京中科之源技术支持

冀ICP备05007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