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大新闻网 毓秀人物 正文

王龙腾:务实者的“智”与“拙”

2015年10月22日下午,王龙腾在QQ空间发了一条新的动态:“尘埃落定~本说去南方的,综合考虑后,还是选择了这里,算作圆了高考前的‘大’学梦。新的起点,新的征程,也要有新的高度!”文字下配了四张图,一张是复试通知,一张是待录取通知,后面两张分别是天津大学的校徽与校景。

谈及这条动态,王龙腾微微一笑:“总的来说,综合性价比比较高吧。”他使用了一个经济学用词来形容自己的保研选择。

王龙腾,河北大学2012级历史学院学生。他大学三年综合成绩全年级第三,获得过国家奖学金,前不久成功保研到天津大学。

王龙腾

王龙腾

谈及他的保研历程,或可形容为“精打细算”。“保研需要早下手。”他告诉记者,虽然学校正式报送保研名额的时间是每年九月下旬,但在暑假期间,早至六月,晚至七八月,许多高校会开通自己的推免系统,而这些推免系统会在九月下旬教育部系统开放前关闭。这是高校变相抢生源的一种方法,但对学生来说也提供了一种便利,那就是如果提前关注各大高校的预报名系统,报名自己感兴趣的学校,能被选上自然是好事,即使被拒绝,也可以节省在全国推免系统中的名额,也就是不用再考虑去报那些学校了。“我在大三暑假就已经关注这个事情了,像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的推免系统都报名了,但都被刷了,因为这些学校历史学专业很强,本身生源很充裕,并且仍有一些‘双非’歧视。不过主要还是自己不够优秀,如果有一篇公开发表的论文成果是比较占优势的。”他说的很详细,讲述经历之余不自觉流露出前辈传授经验那种既温和又关切的味道。

对许多保研人来说,“高不成低不就”是一个无法避免的现实困境。“如果选一个门槛特别高的学校,被刷下来几率很大;但如果选择保底的又感觉是种损失,所以选择非常重要。”王龙腾强调道。在大四开学确定自己拿到了保研名额之后,他根据自己的情况,仔细地规划未来。一开始他打算去南方读研,目标是浙大或华中师大,“南方空气环境会好一点,但是浙大近两年竞争非常激烈,再加上它的夏令营营员已经把名额占满了,我想考的中国近现代史方向没有推免名额了,所以就放弃了。我想去一个985的学校,所以后来也没有再考虑华中师大。”他将自己的心路历程娓娓道来,笑容温和。“党史专业顶尖的是中央党校和人大,天津大学、武汉大学等次之,所以天大虽然是一个理工院校,但就专业来说它的综合性价比是比较高的,而且留在北方离家近一些,这是我选择它的理由。”

王龙腾的话语中处处体现了“务实”两个字。或许少几分理想主义色彩,但正视实际、脚踏实地,仔细规划、果断取舍,这种韧性极强的刚毅使他在保研这场战争中充满力量,勇往直前。务实,是成熟者的智慧。

然而,“模范学霸”王龙腾的大学路上还曾有着“笨拙”的一面。

进入大学老师们常说“大学和高中的学习不一样”,而大一时的王龙腾或许就是老师口中的“错误典型”。“那时我延续着高中的学习方法,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很认真,但是考试下来却发现成绩并不理想。”回报与付出不相匹配的挫败感一直萦绕在他心头,但他并未放弃,而是慢慢摸索出了大学的“生存法则”:“我发现对于文科来说,考前突击背重点是得高分的关键。所以我们想出一个办法,每到期末考试前老师画大约五六十个重点题,宿舍分工整理,每个人整理完汇总到一块,然后我再大致统稿修改,改完之后人手一份去背,实践证明这样的确省时有效。”

考试攻略的改进让他从大一的十几名跃至大二第一名、大三第二名,但他并不满足于这种短暂且易得的成功,在他看来,真正重要的是自己的知识储备与积淀,这需要长期的努力。“平时我会多看一些历史学术的论文专著,一是观察怎样谋篇布局,二来看对史料的引用的辨析,三看注释,如果多次引用同一本书,我感兴趣的话就会找来看看。”除了打好专业上的扎实基础,他还注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他喜欢看心理学的书,比如《乌合之众》,也曾经涉猎过经济、管理方面。

踏实的努力延续到他的保研历程中。大三暑假他留在保定没回家,和准备考研的室友一起合租房子,把每天的作息调整到和平常上课时一样,八点开始学习,九点半休息一会,按部就班,规律的作息使他保持良好且平稳的心态。这段日子里,除了梳理知识点,他还看了许多网络公开课,善用网络资源是他自我总结后得出的一个重要经验,并且他也没想到“真帮上忙”了。“在天大面试了40分钟左右,主考官问的第一个问题是最近看了什么书,我说的就是沈志华的《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因为我暑假看了他的公开课,所以印象特别深。”

回想起保研面试,他对自己遇到的困难记忆犹新:“主考官根据个人提交的材料发散性提问,他问我毛泽东时代和邓小平时代土地制度的根本区别在哪,这个问题我当时确实不知道,只能分别叙述下两者时代的土地制度作为回答。”紧要关头他十分淡定,“要勇于承认自己不明白,毕竟是本科生,老师问的比较深层,本科生只接触史实,理论方面欠缺许多,老师就会接着引导你或者转化说法来引导思路,千万不要不懂装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使他博得了老师的好感,也为他打开了保研的成功之门。保研成功后,他也没有暂停自己的脚步:“我和天大的老师联系了一下,他给我推荐了一些党史方面的书,我准备认真读读,自己也找了些党史论文来看。”

踏实、沉稳,这是王龙腾身上散发出的气质。他是一个“表里如一”的人,外表朴素,脾气敦厚,笑容温和,音调适中,言谈举止让人觉得舒服、“靠谱”,与其认真踏实的做事风格十分契合。这种成熟感不仅体现在学业上,还有他的社团经历。

从大一进校,他就加入了历史学院辩论队,直到大四,从未离开过。从小队员变成“龙队”,记者问他坚守辩论队的动力为何,他答道:“就是一种责任感吧,历史学院从10级才开始组成队伍,自己算是一个见证者,队里现在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不忍心看到自己接手的队伍走向衰落。就是一个传承的问题,传到自己这儿就有责任使它更好,是一种责任感吧,或者说是一种情怀。”说到最后一句他笑了。他的目标是在毕业前使辩论队各方面规范化、常态化,步入正轨。此外,他还和朋友组织大四谢幕表演赛,筹划成立校队事宜。

“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这是王龙腾最喜欢的一句话,出自刘知几的《史通》,指人们通过读史,能达到“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教育目的,同时也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关键。务实,是他骨子里的气质。在人生的征程中,他想得清楚,走得踏实,终将开拓出一片广阔天地。

(记者 杜筱芦)

责任编辑:倪书华
0

最近更新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我要报料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2011 news.hbu.cn. All rights reserved. Best view 1440*900

河北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北京中科之源技术支持

冀ICP备05007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