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大新闻网 记者观察 评论 正文

流量不清零的背后

本站实习评论员  李亚威

众所周知,三大电信运营商已于十一日正式施行“流量不清零”新措施,并受到广泛好评。然而很多事情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美好,但若算笔细账的话,这令广大手机互联网用户期待满满的新措施或许也并不是许多人想象中的福音。

新措施为何没有想象中美好?

首先,新措施实施范围仅限于每月固定套餐流量包,即每月的扩充包与特殊礼包等额外流量包无法顺延至下月。其次,也是其最关键的一点,此次新措施是“用者不需,需者不用”。把流量使用者分为流量用不完与不够用两类,对于不够用者每月固定流量包肯定没剩,而扩展包中多出的部分又不在“不清零”范围内。对于“用不完”的用户,即大众心目中的准受益者,举个简单例子即可。譬如一人有一500M固定流量套餐,每月稳定流量消费在300M左右,除去偶而出现的超额消费月份,大多数月份仍处于“每月吃上月剩饭,本月的饭吃不完留到下月吃”的无效循环状态。有人说,换业务不就行了么?但据悉,72.6%的中国手机用户的套餐业务为购卡绑定业务,无法更改,想换业务只能换卡,然而换卡意味着个人通信信用等级的清零,比起流量的浪费得不偿失。事实上,无论换不换卡,绝大多数消费者都不会从此次新措施中获得想象中那么多好处。

电信运营商为何推新措施?

没人会费大力气去做没有意义的事,电信巨头们力推新政自有其原因。其一,是国家互联网“提速降价”政策的步步紧逼。国务院早已于今年5月16日发文要求各电信企业于国庆节前落实降价政策,现最后期限已到,措施不得不行。其二,互联网快速发展极大冲击通话,短信这两大原电信产业主营业务,利益结构的变化要求运营商们不得不在认清现状,多在主营业务上下功夫,扩大营收。其三,近年来消费者维权意识普遍提高,增大了电信巨头坐收隐藏利润的舆论压力。典型如2013年湖南律师状告长沙移动分公司索赔上月被清零流量一案,虽其最终败诉,但他于庭上“移动公司有什么权利收回我全额付费才得到的流量服务?”的申辩却在当时引发社会热议。

这种现象为何会发生?

无论从哪个环节,在与消费者的互动中,电信巨头们都扮演着一种霸道总裁的角色。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让它有此等底气?其中深层次原因,打个比方或许会更生动一些。一个父亲有两个儿子,身强体壮的哥哥是家中的顶梁柱,父辈的基业按计划该由他继承,父亲便百般娇惯长子,给他很多权力,对于他暗中欺负弟弟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后来父亲发现瘦弱的弟弟更有把家业发扬光大的潜质,便多加提携次子,次子地位慢慢提高,当惯了二世祖的哥哥自然看不惯,更加欺负弟弟,父亲便出来调停,长子最终让步。现在父亲就是国家,长子是诸如电信三巨头的垄断行业的生产者,次子则是支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消费者。在市场化浪潮中瘦弱的次子在不断强壮起来,但显然他还没得到应有的权利与地位。本应有的生产与消费的平等良性互动缺位,本应有的与时俱进的体制机制缺位,本应有的国企的服务本性缺位。问题不在企业自身,而在于生产体系内一家独大的失衡。凡是个正常的企业都应以营利为目的,并为这个目的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但当着份利润来得太轻易时,它便没必要费心去讨好供养它的消费者。

前路哪边走?

在尊重现行经济体制的前提下,若要解决此失衡问题,可双管齐下,一边借鉴银行业对民间开放的事例,把竞争引入垄断行业,用市场这头鲶鱼把电信业这个大鱼群带活,激起巨头们的危机感,另一边健全国内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引进国外合理经验,普及权益常识,让消费者自己明白事情本应是什么样的。否则,再多的“流量不清零”也都是换皮不换肉。

“流量不清零”从十月一日已经开始实施,但要清零行业垄断者对消费者的欠债,想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部分数据事例来源于百度)

图片1

中国三大通信运营商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段广学
0

最近更新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我要报料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2011 news.hbu.cn. All rights reserved. Best view 1440*900

河北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北京中科之源技术支持

冀ICP备05007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