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大新闻网 记者观察 评论 正文

【时评】事实需要客观

本站评论员 李沐梓

白岩松,中国新闻界的旗帜,因为一声枪响,遭遇了可以说他从业至今最大的危机。6月9日,河北省肃宁县发生特大枪击案件,造成4人死亡(包括两名警察)5人受伤的严重后果。就在当晚的新闻报道中,主播白岩松对于警察失去生命这一事件用词为“死亡”,而对于开枪击杀警察的人则称“老汉”。

这样的用词引来了网友铺天盖地的指责和谩骂,一时间几乎所有相关消息的评论区,都有大批的人对白岩松的用词提出强烈质疑,甚至不乏对白岩松本人的攻击。大多数人质疑白岩松为何不使用“牺牲”、“殉职”等词汇来形容警察的不幸遇难;另一方面对于敢开枪袭击警察和平民的暴徒,“老汉”的称呼分明就是颠倒黑白。

特别是警界人士,纷纷站出来公开指责白岩松在直播中的用词。

但是,事实究竟如何?苏宁枪案发生在6月9日凌晨,白岩松的节目播出与当晚,而事件定性是在6月10日。直白一点地讲,白岩松在播出节目时并没有拿到事件定性,两位警察是因公殉职还是其他怎样的定性,当时没有结果。包括对于开枪杀人的凶手,在未定性的情况下也不能被称为犯罪嫌疑人。白岩松的陈述,出于新闻人客观的站位,可以说是最恰当的。

事件定性后,央视在10日的节目中调整了表述,称两位殉职的警察为英雄。但是,对白岩松的攻击没有停止。事发一周后,白岩松在公开场合表示:“这不是感动中国。”此举是他对于此次事件做出的正式回应。

所以纵观整个事件,辱骂白岩松的人,无外乎是用已经定性的结果,去攻击一档当时没有结论的节目。与白岩松无关,换做其他主播,同样会被辱骂和攻击。这就不由得我们不去思考公众为何辱骂白岩松,还如此理直气壮。

大众,特别是警界人士秉持着所谓的事实,认为开枪杀人的就一定是暴徒,警察在这种时候遇难就必须是因公殉职。可是,这样一种带着个人情感的判断,能称得上客观吗?一个不客观的概念,可能是事实吗?

网络给了我们极大的便利,让信息流通的速度超过了此前任何时代。但是这其中,每个人的情感都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被加入进了观点的表述。当所谓的“事实”,掺杂进了个人观点,结果就成了白岩松事件的样子,每个人维护的不是事实,而是自己心目当中所谓的“事实”。

当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事实,一个自己的真相,没了冷静客观的分析,也就出现了今天乱局。因而,如果我们真的要追求事实和真相,客观,是第一位的。

专栏作者
责任编辑:李沐梓
0

最近更新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我要报料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2011 news.hbu.cn. All rights reserved. Best view 1440*900

河北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北京中科之源技术支持

冀ICP备05007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