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团队到入围one show获得去北京参赛的机会,inside影像工作室不断自我超越,就算路上充满荆棘,也从未低头。正如他们的负责人于杰所说:勿忘初心,做自己的影视创意坊。无论是前期的艰苦奋斗时期,还是后来的名声大噪之时,他们始终风雨兼程,为久储心中的梦想而奋斗。
一对七的采访在极具情调的咖啡馆开始了,每一个问题的“出炉”总会引来一系列的队友大吐槽,自嗨模式的开启让人也哭笑不得,但也从中看出他们亲如一家的情谊。桌子上的茶都续了好几次了,下午的光景里全是他们的故事。
军训就是为了拍“妹子”
14级军训纪录片《向前看、不一样的你》在带给大家一场视觉盛宴的同时,inside影像工作室无疑也成了大家所关注的焦点。当笔者问到当初为什么去拍军训的时候,七人几乎异口同声的说道:“为了拍妹子。”这句话正如你所看到的他们,肆意奔放。可一旦投入工作,殊不知这句玩笑话背后藏着多少艰辛,“大机器架起来,带单反跑起来,军训倒让我们也减肥了,最痛恨的就是毒辣的太阳,恨不得给我们换层皮。挑选素材整合创意,最后出成品那几天,熬夜似乎都成了家常便饭,工作室代替了宿舍,困了就把大衣铺在地上眯一会,那鼠标富有频率的敲击声倒成了我们的催眠曲,梦里都是一二一响亮的口号。”
名声打出去之后,自然会有社团组织来邀请工作室去跟拍活动新闻。他们记忆最深刻的就属“走进大山、关爱儿童”那一期,跟活动的俩个人住在大山里一周,宿舍里都是虫子,潮气冲天的。坎坷的山路所有的机器都得扛着走,放平都是问题。就像军训为了拍妹子夸下“海口”后的劳累一般,inside工作室自接第一个活动,接踵而至的邀请便让大家陷入一种持续忙碌的状态。虽说是锻炼了大家的基本功,但每个人的技术在根本上还是没有大的提升。
“每个人都要学精自己的技术,做大神就要做得让人心生敬畏。”当工作室变成了自习室,没有了喧嚣与忙碌,就连鼠标敲击声的频率都减少了,每个人都在学习。当工作室整体实力没有问题的时候,无论是后来的接单子拍mv还是做大型的广告创意策划,一句“我们有各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就是让商家选择他们的最强资本,硬气起来的他们薪资自然也高了起来。
Oneshow大赛,oneshow历程
从准备到入围他们总共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说是幸运不如说是注定的结局。那时候天已经转凉了,工作室一人一件军大衣御寒,不分昼夜的忙着。有写提案的,有拍摄的,有美工的,有剪辑的,在总指挥的带领下,那架势像极了一个小型的华尔街股票交易所,每个人都忙得不可开交。但其中不乏一些搞笑得故事,为拍沐浴露宣传片,小雷光着膀子在宿舍楼下洗澡;晚上拖鞋睡觉,佳宁臭脚熏遍方圆百里;大伙打闹互拍,充分利用ps技术互黑。这种苦中作乐的生活方式倒是很令人羡慕。
在北京参赛的时候大家被分开了,因为是做产品的广告营销创意,他们不得不找相关专业的人自由结组。大场面,大视野,来自全国的高校学子,专业的外国导师培训,创意集结分析。高速度的大脑运转,高效率的知识吸收。不得不说oneshow带给他们前所未有的成长。
有甜亦有苦,此次大赛,入围的大部分都是南方人,其在营销方面的知识也很专业,一口流利的英语在与外教交流中更是毫无困难,inside各位成员明显感受到了自身的不足,空有一身技术终是不如有独到见解显得出众。“我们不能只跟河大的比,要走出去,和社会上的比。”
不得不提的还有钱
北京这座繁华的大都市,它即批量地生产着成功与财富,又同等规模地制造着自卑与贫穷。大家最忘不了在北京参赛找旅馆的日子,看着香港队住进豪华宫殿般的酒店时,他们却连徘徊在门外的勇气都没有,那金色的光芒无疑是对双眼的灼伤。“最后找到的旅馆160一晚,左拐右拐的,居然是在地下,要不是人多壮胆,我都不敢进去。”那晚他们睡下都已是深夜俩点,而第二天七点的培训还在等着他们。
“我们要挣大钱。”这句话听起来是多么的俗不可耐,可是作为负责人于洁来说,他必须要考虑工作室成员的生活问题。成立之初,机器购进时每人都投资了近一万,一挣到钱就想更新设备,大家都快习惯了一起吃泡面的日子。“我们这一群人都是不好意思伸手像家里要钱的人了,我们必须把工作室商业化,走到社会”。
现在的inside和保定的一家传媒公司合作,专门负责产品的微电影制作。“如果一切进展顺利的话,我们应该可以支付自己的学费。”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到,真的不容易。笔者还看到他们给自己做的宣传海报,很是高大上,于杰还开玩笑的说道:“都要进公司了,我们的包装也要与国际接轨。”黑色的背景上,inside大大的霸占着整个版面,“为什么起名inside呢?”“我们重视内在的力量。”
罗马并非一日建成,成功也非一蹴而就。都是一群从大一就开始折腾的孩子,现在却可以在自己的舞台上展现精彩。也许毕业的时候inside解散,他们有着各自的追求,但那段为了梦想不顾一切的日子终究是过不去的。
内容拓展:One Show作为The One Club for Art & Copy在全球推出的国际学生创意竞赛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其在大中华区推出的以华语青年创意人(高校在校学生及28岁以内的年轻专业创意人)为参赛人群的创意竞赛活动。
(记者 宋辉 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