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爸爸在哪儿》的制片人、河北大学新闻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滑晓军老师了解到记者是本部学生后,他很贴心的提出了可以在他周六来本部办理事务时进行采访。于是,记者有幸在周六的上午与滑老师进行了长达两小时的交流谈话。
说到《爸爸在哪儿》的创作初衷,滑老师表示,这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创意活动。一方面,大型亲子类节目《爸爸去哪儿》风靡了中国大江南北。滑老师的女儿琳琳也很喜欢这个和爸爸一起做游戏的节目,天真地问滑老师自己什么时候才可以参加这个节目。爱女心切的滑老师不忍心因《爸爸去哪儿》是明星家庭秀而直截了当地拒绝女儿,他委婉的说当女儿琳琳更优秀时也许就可以在镜头下展现自己的风采。而滑老师作为一个言出必行的爸爸,孩子的学习榜样,自然不能言而无信,为女儿开空头支票。另一方面,在河北省教育厅举办的“50名大学生的一周”活动中,他远赴在石家庄的河北交通学院进行为期一周的师生互动。此项活动除了要交出纸面文本和PPT作为活动成果外,还要有视频总结。喜欢创新的滑老师不想将这个视频弄成一板一眼的纪录片,思想火花碰撞之下,他决定将这两件事情结合起来,以女儿琳琳为活动线索展现自己此次“50名大学生的一周”的交流成果。而这第一期视频作为滑老师口中的“拿自己实验”的“练兵第一站”,取得了不俗的反响。
说到节目名称“爸爸在哪儿”,滑老师的创意不禁让人拍手称快。“去”字表示着孩子和爸爸一起活动,而一个“在”字,则凸显了女儿寻找爸爸的过程。据记者了解,这个巧妙的“借东风”目前还真只是河北大学滑老师的首创,有可能成为河大的一个优秀品牌。
《爸爸在哪儿》的制作团队真可谓卧虎藏龙。已经在2013保定市微电影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并积累了经验的姜瑶、郝硕、聂璟枫等同学分别担任此次的编导、摄像及后期制作等。新闻学院的师生以及河大新闻中心都给与了大力支持。短片中也有意展示了河大校园、新闻学院,学生活动场景等镜头,这次视频制作时间短、任务重,在短短两周的编剧、拍摄、后期剪辑工作后,他们为我们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至于《爸爸在哪儿》上传到网络,其实是一个偶然。在这个视频拍摄完成后,关注琳琳的姑姑阿姨们很想看看琳琳在视频里的表现,而这个1G的视频显然不适合用邮箱发送。所以滑老师在同学的建议下将它传到了优酷网上,却不想悄然走红网络,深得广大学生尤其是河大学生的关注和好评。
既然有了一个漂亮的开始,那么这样的精品不妨继续下去。滑老师为我们谈到了《爸爸在哪儿》的未来展望。从第二期开始,《爸爸在哪儿》要立足校园,面向社会,在保定的小学、幼儿园中寻找小主角,展示孩子寻找自己爸爸的动人瞬间。当然,对于爸爸们的职业,创作团队有一定的设定。节目将致力于一线工人、个体商贩、军人、消防官兵、交警等各行各业的家庭,意在捕捉他们辛勤工作的动人镜头,鼓励孩子们更感恩更珍惜,更好更快的成长,以此展示亲情教育,家庭责任等社会正能量。“当然,这对我们当代大学生亦是一个触动,我们处在孩子和大人之间,有着孩子心理却将要承担大人责任,这样的节目更有利于我们直视自己的社会责任,早日找到自我定位。”
从这样一档自创栏目《爸爸在哪儿》走红网络,我们既可以看到滑老师的无限创意,又可以看到河大学子的优秀才干。这里面既有对亲情的呼唤,又有提升自我素质的客观要求。
总而言之,谢谢以滑老师为首的《爸爸在哪儿》创作团队为我们带来这样精彩纷呈的亲子类节目,对于后续节目,我们也以饱满的热情期待着。 (记者 张杉杉 丁振寰 段广学)
《爸爸在哪儿》视频链接: http://news.hbu.cn/2014-04-18-1257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