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大新闻网 毓秀人物 正文

【最美河大人】厚学以启,浅出而发——最美教师彭焕萍

“每次看见她我都觉得特别亲切!”

“她看起来特别知性,充满智慧,总是带给我很多正能量的东西!”

“说起她,我总会想起钱穆先生那份对待历史的感情——充满温情与敬意。”

“她是我心中最完美的女性形象!”

她不是明星,却有一大批年轻人喜欢她、追随她;她不是作家,可她的文字却字字珠玑、含蓄隽永;她不是偶像,但总会有人把她当做自己人生的目标、向她靠近。

她就是河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彭焕萍。

彭焕萍1995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新闻学专业,同年留校工作并被保送到四川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是河北大学新闻学专业保送的第一位研究生。从研究生毕业回校执教至今,彭焕萍已在河北大学走过了十五载春秋。

时空流转,岁月苍老了年华,却沉淀了智慧。教学、科研领域的诸多优异成绩让彭焕萍的名字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知。无论是学生中的拥趸,抑或是身边的同仁,许多人都觉得相较于同龄人,彭焕萍多了几分幸运与逢时。然而,不为人知的是,承载这一串串光环的,是师者对于学生的热爱,是学子对于母校的深情,是学者对于知识的信仰。

心中有爱,所以眼中满是温情

说起彭焕萍,新闻学院的同学都显得特别积极。“彭老师的课我从来不逃,能上她的课不知道多少人羡慕我呢!”每到选课时,彭老师的课也总是涨停板高挂,“必须早点下手,不然就被别人抢了!”

有趣的是,不仅是本院的学生,很多外专业的同学也会慕名而来,跟着她频频蹭课。“记得大二的时候上彭老师的新闻采写课,当时有个男生每节课都来得特别早,整整一个学期都坐在第一排,最后结课的时候才知道他是物理学院大三的学生。”回忆起这段往事,学生的脸上再次溢满了“嫉妒”的神色。

学生对老师的喜爱往往很直接,理由也很简单——你讲的课我愿意听,你说的话我能听进去,那就足够了。彭焕萍就是这样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平易近人、学养深厚是同学们对她的最深印象。“每次见她,她都面带微笑,让人觉得特别亲切。上课讲的东西也深入浅出,总是启发我们自己去思考、感悟,很多平时习以为常的现象和事情到她那里突然就被赋予了很深的涵义,每次上完她的课我都有一种升华的感觉……”

无疑,直切的感觉源自于真情的付出。“我爱我的学生,那种爱就是一看见他们就很高兴——上课的时候看着教室里的孩子就想对他们笑。”说起自己的学生,此前言语不多的彭焕萍终于打开了话匣子,眼中的温柔溢于言表。“要是很长时间见不到学生,我心里就觉得空落落的。比如哪一个学期我没课,每当路过教室的时候,一看见讲台就有想冲上去讲课的冲动——就是那种技痒的感觉,哈哈。这种关系我觉得挺理想化的,如果老师跟学生的见面交流仅限于上课来、下课走,那样就太简单了。”

在教学中,彭焕萍多年来一直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特别注重使用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法,积极探索和应用互动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课堂反应和实际感受,课堂效果很好。

要做到授课内容的实时更新,台下当然少不了辛苦的备课。生活中关注度较高的热点新闻事件、学术领域的最新进展,经过思考整理后,她都会把自己的想法、经验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们讨论、互动。“这本身即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课堂上老师跟学生一定要交流、争论,这样的教学才能保证老师和学生都会有所收获。”彭焕萍如是说。

彭焕萍特别重视学生的个人发展,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对其发展做出指导和帮助。“孔子说因材施教,这个‘材’首先是一个人啊,你必须了解这块材料是什么,它到底是玉石做的,还是钻石做的?材料不一样,自然用途也不一样。”

2010级新闻学硕士研究生王龙珺是彭焕萍的学生,毕业的时候,他特别感谢自己的导师:“在跟随彭老师攻读硕士学位的这三年,是我学生生涯中进步最大最快的三年。三年来,在彭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我广泛阅读专业书籍文献,积淀了一定的专业修养,在学术研究的长征道路上终于摸着了门径。”

在与王龙珺接触交流的过程中,彭焕萍发现他思维缜密、专业知识扎实,对许多理论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和结论。针对学生的这些特质,彭焕萍建议他走学术的道路,平时也经常对他进行专门的锻炼。在王龙珺毕业论文的致谢部分,他特别提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培养:“三年来,她(彭老师)给了我好多次登台讲课的机会,就在这些难得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的专业教学能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这直接就促成了我后来能够轻松顺利地谋得一份(高校)教职。在这件事上,彭老师居功甚伟。”

彭焕萍与学生的关系非常亲密,亦师亦友,她不仅教授学问,更教授学生们做人的道理。当学生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她总是第一时间主动找他们谈心,帮学生们走出阴霾;在学生犯错时,她也会不厌其烦地对其陈说利害,很多学生亲切地称她为“彭导”。在她身上,始终洋溢着师者的光辉,“彭老师永远是我学术上和人生上的导师。”王龙珺特别认真地说。

胸中有志,所以脚下步履坚定

经常会有人这样评价彭焕萍:“她就是个‘学术女超人’!”

这样的说法并不夸张,彭焕萍在学术科研方面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多年来,她主持参与了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取得许多省部级奖项。此外,她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16篇发表在《中国电视》、《新闻战线》、《当代传播》、《新闻知识》等核心刊物上,并得到许多专业领域机构的推广和认可,例如论文《从传媒话语的演变看新时期商人形象的建构》在人民网与大众报业集团主办的首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中荣获优秀论文一等奖。

学术工作大都非常枯燥,做科研更是需要很大的耐心、毅力和锲而不舍的信念。但彭焕萍却以苦为乐,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在工作中表现出超强的“战斗力”。学生们开玩笑说:“生活中感觉彭老师很温柔、亲切,到了工作上才见识到这个‘女博士’的厉害!”。

彭老师的研究生李瑜说:“彭老师是个夜猫子,也不是她喜欢熬夜。谁都知道熬夜不好,就是事情赶到那儿的时候,你不得不去做。不管是修稿论文还是书稿,她都特别认真,经常通宵达旦。今年年初,《当代新闻写作》的书稿进入到最后的校对阶段,当时好像是凌晨2点左右,彭老师已经连续工作了整整一天,实在坚持不住了,她对我说,‘不行,实在是得休息一下了,眼皮一直在打架。’可是刚躺下才两个小时,到四点多的时候,彭老师又起身开始坚持工作。”

彭焕萍严谨的精神感动了与她共同工作的每一个人。做最后一遍校对的时候,出版社的人说:“现在一些作者,我们给他们提一些修改意见,几次通知,人家都懒得做,你们彭老师是我们见过的唯一给自己找事儿的人,把我们出版社的好多工作也给做了。”

生活中彭老师平易近人、开朗豁达,但到了学术问题上,却总有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李瑜说:“我不知道彭老师是不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她不只对学生,而且对自己也非常严格,甚至有些逼迫自己的感觉。她很踏实,对我们的要求也是这样,同时自己也用实际行动给我们作出榜样。”

彭老师的属相是牛,她本人身上也有一股黄牛的精神——踏实、勤奋、严谨,做什么工作都有一股子韧劲儿。不管是对自己深爱的学生,一直潜心研究的学术,还是成长工作的新闻学院,她都怀有一份浓浓的感情。正是这份热爱、这份责任,让她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多了一份坚持、多了一份努力,也成就了她卓越的成绩。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彭焕萍说她愿意做一个传道者。十五载春秋,五千多个日夜,传道之路漫长,彭焕萍老师却甘之如饴,她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传道者”的信念,同时也告诉我们:只有付出的更多,才能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吴姣
0

最近更新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我要报料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2011 news.hbu.cn. All rights reserved. Best view 1440*900

河北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北京中科之源技术支持

冀ICP备05007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