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大新闻网 记者观察 通讯 正文

探寻中医之道——记河北大学中医学院岐轩之行

“易水河畔,广聚天下精英汇岐轩,岐轩家园,大庇中医志士俱欢颜”,“岐轩”二字似乎让故事从一开始就与河北大学中医学院结下了不解之缘,就像同学们的教科书上写的那样,为了探寻中医之路,一批又一批怀揣中医之志的学生汇聚在了这里——易县岐轩堂医院。

2012年10月6日,河北大学中医学院第3批为期5天赴易县岐轩堂医院的学习之旅又告一段落。为更好地将此项学习活动延续下去,提供给更多同学尤其中医学专业的同学更广阔的学习机会,在河北大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中医学院积极组建了岐轩社。从现任岐轩社社长马允浩的口中我们得知,该社团正式成立于2012年10月中旬,社团人数现已达120余人。从社团申报、审批到最终确立仅用时半月,目前已有3批学生到易县岐轩堂医院学习,参与人数多达120余人次。

“用生命去感知生命”

易县岐轩堂医院,环境优美,静谧安详。在这里,早上练习八段锦,晚上记录当日的所得所失,早已成为每位同学每天必做的功课。他们用文字记录生活,用理论承载实践。

八段锦是中国优秀的传统养生法,形成于12世纪,在历代流传中形成了许多练法和流派,风格各异。而岐轩八段心法,是以中医基本原理和依据为特色的中医流派,是在古代养生八段锦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导引辩证养生法。它强调脏腑经脉运行规律,“升降出入,交合聚散与动作心法要遥相呼应”。

八段锦共有8个动作,每个动作都有不同的要领,且节奏可根据自身的情况自行决定。“刚开始练习八段锦的时候,大家并不是很熟练,起初也只是单纯地熟悉八段锦的动作,到后来慢慢了解了,大家就会自然而然的退去往日的浮躁,平心静气的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动作带给身体的细微变化。这个过程其实就是用生命去感知生命这样一个过程”,经历过两次岐轩之行的中医学院的一位同学坦言。

完整的体系构筑岐轩脉法的精髓

古语有“有其形必有其气”的说法,就是说人们的身体会随着体内气机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推拿、针、药来调整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交合聚散,使其恢复平衡。而岐轩脉法就很好地契合了这一点,它是对脉诊学进行深入研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的不同观点,是结合古代一些名医临床脉诊心得,从《皇帝内经》中挖掘,整理并完善的诊脉方法,具有简便、易学、临床实用性强的特点。

岐轩脉法的出现实现了推拿、针、药的高度统一。它是在脉诊的过程中贯穿“气”、“阴阳五行”等中医基础理论,对脉象进行剖析并融入现代科学对脉象要素的认识。它与传统脉法的本质区别也就在于此,即前者不同于后者从脉象入手去诊断病证,而是站在气一元论的角度上,用阴阳、五行的规律去分析七要素(即脉位、脉形、脉中之气、脉中之血、脉幅、脉率、脉律)。岐轩脉法讲究“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这种脉诊方法简单、明了、易学、易用,能够有效调整身体使其恢复平衡,对临床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关于这次岐轩之行,岐轩社的一位社员介绍说,“报名参加此次活动的学生有专科生、本科生还有研究生,虽然大家学习的课程可能会不一样,但大家到了岐轩堂医院实践学习,起点都是一样的,都需要用心去感受一种全新的理论”。

中医绝非“经验”二字那么简单

许多人都有一种潜在的观念,即“从事中医行业的人,越年长越吃香”,显然,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认识有失偏颇,“一位真正优秀的中医所要达到的那种‘欲静则静’的状态与年龄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岐轩社社长马允浩继续说道,“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要时刻有整体意识,造诣的深浅多在于你是否掌握了规律”。从“望、闻、问、切”的整体把握中可以看出患者的身体状况及其变化,这种不同于西医细化的过程正是其魅力所在。

中医上讲究“用药如用兵”,马允浩对此给出了自己的理解,“每一味药都有其自身的特点,用途不一样。而每一味药组成的方子就如排兵布阵,将每一味药组合到一起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中医固然也重视经验,毕竟临床经验越丰富,用药就越准,见效也就越快”。

“能够改变行为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

在岐轩堂医院学习的日子里,给同学们讲授岐轩脉法的吴老师,反复强调“能够改变行为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岐轩之行,不论在思想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同学们都受益良多。“持脉有道,虚静为保”从浮躁到静心,是一种改变;培养“用药如用兵”,“发好心”的职业操守,是一种改变;从中医的角度透析做人的道理,也是一种改变。

去年热播一部再现医患关系题材的电视剧《心术》,其中一句台词写道:我们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扮演着上帝。对此,参与岐轩之行的一位同学这样解释,“作为医生,目的就是要救人,要对病人负责,要有菩提之心,要讲医德,要有大慈恻隐之心,在岐轩堂的学习过程中,看到老师们面对病人的一言一行和他们的专业素养,对于自己的内心是一个不小的触动”。

诚然,中国现在很需要像孙思邈这样的中医志士,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

“易水河畔,广聚天下精英汇岐轩,岐轩家园,大庇中医志士俱欢颜”,中医的发展离不开怀揣中医之志的广大同学的共同努力。面对当前愈演愈烈的医患纠纷和并不明朗的医患关系,或许,一个拥有职业操守的中医人,一颗宽厚慈悲之心正是其理想的解决之道。

(记者 王孟菲 刘美莹 刘朝晖)

相关阅读
关键词: 农村 教育
责任编辑:吴姣
0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我要报料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2011 news.hbu.cn. All rights reserved. Best view 1440*900

河北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北京中科之源技术支持

冀ICP备05007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