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河北大学工商学院的几个在校大学生因为一次出外旅行,偶然发现了位于保定市周边的清苑县南辛店村,就在他们历经艰辛进入村寨的那一刻,他们怎么也不敢想象,这竟然是一个21世纪环境下的村子:大山把村子紧密的包围着,道路崎岖,校舍简陋,门窗、课桌、椅子破旧不堪,没有取暖设施。于是,这些大学生毅然决然地将随身携带的书籍,一些日常用品以及身上仅有的钱,一齐捐给了当地的小学。
或这,次活动虽然没有留下任何图片资料,但却开启了一段不平凡的旅程,成为河北大学工商学院学子们一个永远的记忆。或许,他们根本不会想到自己与山里孩子们的偶然相遇会成为“走进大山,关爱儿童”系列活动的始发站。就是从那一天起,开始有更多大学生去关注这些贫困山区的儿童,关注这些儿童的生活,试图走进他们的心灵。
“走进大山,关爱儿童”一路走来
继2004年的第一次走进大山之后,2005年,他们带着“唤醒心灵 放飞爱心”的主题,走进唐县史家佐小学。
2006年走进易县野家店小学,这一年是“走进大山关爱儿童”系列活动走过的第三个年头,两年下来,志愿者们的力量在不断壮大,保定市妇联儿童部的领导以及三友服饰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一同加入到了队伍中。同时在募捐到的物品中,除了在学校、市区街道募捐到的个人捐赠外,更有来自一些企业单位的捐助:三友服饰有限公司为活动提供运行资金3000元,捐助价值3000元的衣物,并资助九名贫困儿童现金900元;琴川乐器行为小学捐赠价值2000元的竖笛。不仅如此,燕赵都市报、保定电视台、保定日报、保定晚报对此次活动做了全程跟踪报道,加大了活动的宣传与爱心的推广。
2007年,志愿者们经过调查,先后走访了唐县、涞水、涞源、阜平、满城5个县,并在当地村民们的指引下,步行几百余里寻访了8所小学,最终选择了满城县钟家店作为活动对象并随之展开了走进大山的具体活动。在爱心志愿者的联系与宣传下,市妇联为白龙乡捐助了价值6900元的物品,三友服饰有限公司捐助了价值30000元的衣物,晴朗童装店捐赠了价值5000元的服装、100套文具,社会爱心人士为当地贫困儿童捐助了价值2000元的物品。
2008年走进顺平县李思庄小学,2009年走进易县五里庄小学,2010年和2011年,志愿服务活动分别在保定市顺平县西大悲小学和学周希望小学举行。这些学校大都设施简陋,其中,西大悲小学只设有学前班和一二年级,共有三位老师和不到七十名学生。学周希望小学是由周恩来扮演者、著名表演艺术家王铁成于1994年捐资兴建,两所学校距离不足千米。
2011年:关爱仍在进行着
“皱皱的报纸里全是整整齐齐的零钱”
转眼间,“走进大山 关爱儿童”已走过了八个春秋,2011年,志愿者服务队再次为了这项活动进入紧密筹备中。他们先后走访山村、拉外联、进行活动的审批、与河北小学进行“手拉手”活动,将城里学生的爱心带给山区的学生。接着进入了10月,募捐的阶段。此次募捐主要在裕华路和保定市较为繁华的街道进行。在募捐过程中,一位大约60多岁,衣着简朴的老人,硬是停下步履蹒跚的脚步,向募捐的同学了解相关情况,“老人哭了,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了皱皱的报纸,小心翼翼的摊开,只见皱皱的报纸里全是里全是整整齐齐的零钱,老人将钱放入捐款箱,然后,静静地走了。虽然,只是些五元、一元、五毛、一毛的零钱, 但却是老人从牙缝中挤出来的。”一位在场的同学讲到。
“与校长握手的那一刻,我,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
2011年11月10日,志愿者服务队将活动前期在裕华路、河北小学、工商学院募集的1500元现金、价值3300元的文体用品及价值1700元的衣物一同捐给了唐县羊角乡花盆小学。上午10时许,志愿者们进入村庄,此时,花盆小学的学生们在校长的带领下已经整齐的排列在道路两旁,热烈的欢迎志愿者们的到来,同时校长与这些“特殊的访客们”一一握手,“与校长握手的那一刻,我,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他的手掌特别有力,他只是深情的笑了笑,什么也没说,到现在,我还是忘不了与校长握手的那一刻。”一位志愿者这样说道。
“没有丰富与否,只有‘有’或‘没有’”
这里位于太行山深处的革命老区,巍峨的高山将这里紧紧包围,交通的不便,使花盆村几乎与外界没有联系,所以,贫穷、落后是这里的真实写照。一位热心的小伙子曾这样说,“我从小生活在市里,即使有过短暂的在县里生活的经历,也从未见过花盆村如此简陋的校舍,这里,桌椅破旧,门窗破损,没有取暖设施,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是不会相信的,在这里,尤其对于这些孩子们,几乎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用‘丰富’来相容,只有‘有’或‘没有’的概念,作为一个孩子,他们拥有的真的太少。看到他们,我才发现自己竟如此幸福,发现自己有很多东西可以给他们:物品、知识、欢乐。我们不过做了一点事,孩子们就那么满足,他们纯真的笑容,我想我不会忘记”。
是的,花盆村上上下下算上校长也不过七位老师,但就是这七位老师承担了所有孩子的所有的功课讲解与辅导,一直默默地在这里传播着知识,履行着自己的责任——教书育人。
结语
“走进大山 关爱儿童”走过了八年,八年来,共捐助贫困山区十万余元的钱物,使30多名贫困山区的孩子重返校园。这八年见证了,志愿者为此所做的努力,八年的点点滴滴,有太多感动让我们难以忘怀。简陋的校舍,破旧的桌椅,残损的门窗,一次次敲击着我们的心灵,提醒着我们,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太多需要帮助的儿童,有太多一样对未来有美好憧憬的山里的孩子们,在守望。而帮助他们,是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记者 郝靓 王孟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