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健身何物好?无心摇落玉黄花。”姹紫嫣红的花卉,既可美化环境,又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植物本身可以净化空气、吸附有害物质,而花卉的香味和颜色则可以影响人们的情绪甚至有治病的功效。“养生花卉”,既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新词组,又是我校中医学院一个创业团队的名称。
在去年我校就业指导中心主办的“创业之星”大赛中,“养生花卉”创业团队凭借其独特的创意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脱颖而出。其团队成员是来自09级中医班的七个学生,刘强、李帅、肖男、李玉江、段柳杨、赵凡、赵荔峰。
目前他们采用的是“自主开发与嫁接市场”的经营模式,即客户向其下订单后,他们再与花卉供货商联系,尽量压低成本购进“养生花卉”,然后以稍高价格卖给客户。他们要做的是利用所学知识,针对客户的具体情况,作相应的花草搭配,来满足客户养心清神,预防或治疗疾病等要求。
市场空白成“养生花卉”的“肥沃土壤”
“‘养生花卉’目前还是一个市场空白点,并且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团队成员李帅介绍说:“一是因为养生在重视健康的时代尤为热门。二是因为保健药虽然效用不错,但毕竟是药三分毒,加上价格昂贵等,种种原因致使有养生想法的人们对养生药品望而却步。相比之下,养生花卉形象美,气味香,价格相对便宜,且具有养生功能。其优势不言自明。”
创业,选题尤为重要,如此好的创业选题并非灵光一闪而来,也让人煞费了苦心。“养生花卉”项目是由团队指导老师李远博士提出来的,他对中医学的发展走向甚为了解。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创业团队为此做了大量的市场验证和宣传工作。
他们首先做了大范围的市场调查,被调查人群涉及在校学生、上班族、退休老人等,问卷着重于 “人们能否接受‘养生花卉’”。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都乐于接受“养生花卉”。这无疑这为他们增添了自信。
之后,他们在学校举办了两期“养生花卉”的讲座,号召在校学生和校外人士参加。这为“养生花卉”项目的开展做好了早期宣传准备。
接着,他们来到保定花鸟鱼虫市场,向店家了解花卉品种、功用、价格等方面的情况。他们说:“因为经营模式为‘自主开发与嫁接市场’,所以他们需要对市场上花卉的品种、价格做深入了解,这样有助于初期的花草搭配和购买到低成本的花卉。”
最后,他们去了保定安国市——百年药都。对此,他们解释说:“因为‘养生花卉’与药材有关,所以希望通过药材市场了解到更多的花卉养生知识,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养生服务。”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深切感受到了他们创业的热情和团队成员间的默契。无论从选题提出还是市场验证、宣传,“养生花卉”创业团队都煞费苦心。他们思路严谨、激情澎湃,这注定他们拥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养生花卉”面临凋零危机
与“养生花卉”同时参加“创业之星”比赛的某创业团队,技术精湛、创业思路顺畅,却因所需投入的资金太多一时难筹,几年来生意一直不见起色。“养生花卉”在创业初期选择了“自主开发与嫁接市场”的经营模式,应该说是非常明智的。这样可以节约初期成本,减少资金负荷,因而使得该项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然而,创业毕竟还是需要资金的。现如今,“酒香也怕巷子深”,广告宣传工作尤为重要。推广“养生花卉”的理念,打响刚刚起步小公司的知名度俨然是当务之急。但是,除了线上推广,口口相传等免费途径外,哪个不需要花费钱财?而生于普通家庭的他们,不敢也不能大胆着手去干。
此外,他们的创业时间也比较有限。据了解,他们现在周一到周六几乎全天有课,而这几位同班同学的空闲情况又大抵相同。我校中医学院是三年制专科教育,半年之后,他们还要去实习。谁也不敢断言,“养生花卉”最后能否逃脱凋零的命运。
据创业团队成员称,中医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率不高,很多同学毕业后转行从事其他工作。记者认为,“养生花卉”既填补了市场空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又为中医专业大学生所学知识提供用武之地,不失为一条就业的好途径。
不要让“植于沃土”的“养生花卉”凋零。我们更希望看到“养生花卉”度过这个创业起步的困难时期,有朝一日能做大做强,有自己的花卉培植基地、科研团队和强势品牌。我们更希望看到大学生将专业知识融合进市场的需求之中,在创业的浪潮中既然找准定位就迎风破浪。我们更希望看到每年不断涌现的创业项目不仅能拿到“创业之星”的证书,更能真正成为我校创业教育结下的累累硕果。
(记者 朱月 刘云霄)